文︱陸棄
臺軍號稱“史上最貼近實戰”的“漢光41”號演習正逐步收尾,但它留下的并非所謂“震懾力”,而是鋪天蓋地的嘲笑與質疑。民進黨當局嘴上說要模擬實戰,身體卻在配合“政治宣傳”,這一出耗資巨大的“軍事舞臺劇”,無非是自欺欺人的“島內自嗨”。從演習設置、戰術邏輯、兵力部署乃至所謂“戰果展示”,無不透露出臺軍思維僵化、作戰理念落伍的事實。這不僅是一場脫離現實的軍事作秀,更揭示了民進黨當局在面對解放軍壓倒性優勢時的虛張聲勢與戰略焦慮。
先從“城鎮暨縱深防衛”說起。演習第八天,臺軍聲稱要模擬“敵軍突破臺北港后,推進至城區”的情景,部署了裝甲車、反坦克導彈車、無人機偵察等兵力。然而他們的所謂“縱深防御”令人忍俊不禁:防線全鋪設在筆直的公路上,旁邊則是開闊無遮攔的草坪,形同為解放軍開路。島內網民調侃得好:“你堵公路,我從草地過,臺軍指揮官是不是還在玩紅警?”
更荒唐的是,臺軍首次嘗試把捷運當作戰術機動系統進行演練。捷運列車載著“憲兵部隊”在站臺之間“模擬輸送兵力”,官方稱這是“城市戰的最新探索”。但問題來了:戰時電力中斷、通信癱瘓、基礎設施癱瘓幾乎是常態,捷運怎么可能正常運營?更別說地鐵空間是民眾重要避難所,軍隊進駐只會讓這些“非軍事目標”立刻成為導彈首選打擊目標。
不僅如此,臺軍這次自詡“結合軍民資源”的“六道工事”也淪為笑談。集裝箱、護欄、鐵絲網、水泥墩被臨時堆在公路上當“火力遲滯帶”,然而實際效果卻極其可疑。這種防線在俄烏戰場上連無人機都攔不住,難道就能擋住機械化合成旅?試問,面對解放軍大量遠程打擊武器與無人化攻擊手段,這種簡陋工事能撐幾分鐘?
更令外界搖頭的是臺軍對現代戰爭最大變量,小型無人機的無視。從演習公開的照片看,臺軍部署的“云豹”裝甲車、“勇虎”坦克、“CM11”老舊戰車統統裸奔,無一配備反無人機設備。而在現實中,烏克蘭戰場上的每一輛坦克、每一門火炮,都可能隨時被FPV自殺式無人機炸成碎片。
就連美軍早已為戰車加裝格柵裝甲和反無人機干擾器,而臺軍卻似乎仍活在冷戰時代的重火力幻想中,完全沒有針對低空無人機蜂群攻擊的應對機制。臺軍自稱“貼近實戰”?不如說是“盲目復古”。對導彈發射陣地的防護更是漏洞百出。各類“雄風”“天弓”導彈車公開分散部署在開闊地帶,幾乎沒有任何偽裝或硬防御,面對小型無人機的精準打擊毫無招架之力。島內媒體已經發出警告,這些導彈陣地“形同活靶子”。
而所謂“河道封鎖”更是笑中帶淚。今年臺軍再次在淡水河口布設所謂“阻絕鏈”,用漂浮的油桶裝炸藥,試圖攔截解放軍氣墊船。這一做法從幾年前就屢遭嘲笑,卻至今還被視為“戰略要地布防”。更可笑的是,這些油桶不僅要裝炸藥,還要裝汽油增強爆炸效果。臺軍的邏輯似乎是:只要油桶夠炸,解放軍就不敢來。問題是,現代戰爭早已從“平面推進”進入“立體打擊”時代。它擁有遠程打擊、聯合登陸、空地協同、無人蜂群突襲等全譜系作戰能力,而臺軍至今還在用“守橋炸桶”的方式幻想抵抗。
可以說,“漢光41”號軍演是一場徹底暴露民進黨當局戰略錯覺與軍事落后的“實景劇”。它的每一項動作、每一次布防,幾乎都成了互聯網時代的軍事笑料。臺軍拼命演,民眾圍觀看,島內政客猛吹牛,國際社會則冷眼旁觀。
表面上,這是一場“訓練”,實質上,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秀。目的是給美國看、給島內人看、給民進黨選民看。但它能騙過誰呢?如今臺灣最大的問題,恰恰是政治權力凌駕于軍事專業之上,戰術演練異化為意識形態的展示工具。而這種“演習如演戲”的傳統,不僅讓臺軍淪為笑柄,更嚴重誤導了島內民眾對戰爭的認知。
當戰術操作變成“表演內容”、當兵力調動讓捷運來“協助”、當油桶炸藥成為“國土防線”,這個島嶼上的戰爭預演已完全脫離現實,成為一場荒謬的軍政合演大戲。而真戰爭來臨時,誰會為這些劇本買單?答案顯而易見:是無辜的臺灣民眾,是被政客誤導的士兵,是被錯誤戰略拖入深淵的整座島嶼。“漢光”已落幕,但鬧劇未完。下一場,還會更荒唐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