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19日南通VS鹽城比賽場地爭議中,海門網友大罵如皋“摘桃子”。現在好了,南通文旅集團親自下場,通過一系列騷操作,成功吸引輿論火力,把如皋摘干凈了,自己則穩穩地背上了一口"大鍋"。
關于蘇超19日南通VS鹽城比賽門票的話題昨天又發酵了一天,面對洶洶民意,官方始終沒有任何解釋或者聲明。
雖然7月12日的時候,南通文旅集團信誓旦旦說“一次性”開票。但迫于輿論壓力,7月16日晚上快6點的時候,“南通發布”羞答答地發了一篇《南通隊VS鹽城隊,第二輪開票公告!》
南通發布上的這份《開票公告》標注了來自于南通文旅集團,奇怪的是南通文旅集團自己的公眾號并沒有發布這一消息,有人懷疑,這是做賊心虛。
這份公告的內容也寫得奇奇怪怪。公告里的意思是,之所以能有第二輪售票,主要有兩個原因:1、對票務進行了優化調整;2、南通足球訓練中心如皋基地座位擴容,新座位具備了使用條件。這種說辭簡直是把公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為了迎接7月19日的比賽,如皋訓練中心一直在翻新場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擴容增加座位,網上有很多如皋訓練中心增加座位的視頻。難道之前負責票務的同志不知道如皋訓練中心增加的座位有多少,不知道擴容進度?非要等到首輪售票引發眾怒后,才突然"發現"還有座位可用?這種牽強的解釋,恐怕連他們自己都難以自圓其說。
更值得玩味的是所謂"票務優化"的表述。既然需要"優化",就證明原有方案存在明顯問題。公眾迫切想知道的是:究竟優化了什么?不合理的分配到底在哪里?可惜,公告對此諱莫如深,只留下一地雞毛讓公眾自行猜測。
蘇超賽事一票難求本是常態,球迷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真正點燃公眾怒火的,是南通主場僅公開銷售三分之一門票,剩余三分之二被官方凍結。這種明目張膽的暗箱操作,徹底踐踏了體育賽事應有的公開透明原則。
如果這些"消失"的門票用于公益目的——比如慰問軍烈屬、獎勵勞動模范、邀請先進人物觀賽——公眾不僅不會反對,反而會為這樣的善舉點贊。可惜,南通文旅集團既沒有這樣的格局,也缺乏這樣的擔當。他們甚至連編造一個體面借口的誠意都沒有。
不要扯什么球迷會、贊助商,難道整個蘇超只有南通才有球迷會和贊助商?其他城市為什么沒出現南通這么奇葩的現象?
吃相難看就是吃相難看。能力低下就是能力低下。
蘇超比賽舉行至今,其他城市不管比賽輸贏,收獲的都是人氣和歡迎祥和的氣氛。獨獨南通,盡管連贏了5場比賽,不僅沒有收獲多少贊譽,還因為換場地把內部和外部的輿論環境弄得烏煙瘴氣。《上游新聞》《極目新聞》《華商報大風新聞》等全國性媒體的報道,更讓這場鬧劇上升為全國關注的負面新聞。
因為這個票務中的騷操作,搞得很多外地的朋友對南通一肚子意見。
因為南通在票務上的騷操作,甚至有人開始質疑“蘇超”是否還在健康的軌道上發展:"蘇超現在確實很火,但總感覺味道好像有點變了,以前看球圖的是個樂子,現在大小贊助商擠破頭往里沖,賽場內外的商業味越來越濃。"
他們不僅給南通的形象抹了黑,還給“蘇超”抹了黑。
南通有關方面這次可謂"一箭多雕"——成功得罪了所有人:普通球迷因買不到票而憤怒;贊助商因負面輿論導致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那些通過特權獲得門票的人則提心吊膽,生怕成為眾矢之的;上級領導面對這樣一場公關災難,想必也笑不出來。能夠通過一件事同時得罪所有人,這種"本事"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這場鬧劇最終傷害的,不僅有南通的城市形象,更可能傷害到廣大球迷對蘇超聯賽的信任與熱愛。當體育淪為利益交換的工具,當公平公開的原則被肆意踐踏,我們失去的不僅是一場精彩的比賽,更是體育本該傳遞的正能量與凝聚力。
南通相關部門的當務之急,不是繼續遮遮掩掩,而是以刮骨療毒的勇氣直面問題,用真誠地言行重塑公眾信任。否則,這場票務風波說不定將成為蘇超聯賽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