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啊,近日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直接把關稅2.0的熱度給壓下去了。
都知道特朗普對普京已經徹底失去耐心,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特朗普在糾結了10天后,還是沒敢對普京邁出最危險的那一步!
最近的俄美關系一日三變,讓人眼花繚亂,特朗普對俄羅斯發了狠,但無奈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特朗普的話。
有媒體曝出了10天前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對話內容。特朗普詢問澤連斯基如果給他提供武器,是否能直接攻擊到莫斯科?而澤連斯基也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隨后美方就傳出了要給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的消息。特朗普也大言不慚的表示將會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但武器不會由美國交給烏克蘭,而是交給北約由北約付過錢之后再交給烏克蘭。
結果在日前特朗普接受采訪時被詢問到是否會給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時,這位美國總統立馬變臉表示:“我不會給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澤連斯基也不應該襲擊莫斯科”!
從“勸和”到“遞刀”,特朗普半年內變了四次臉,直接把俄烏戰場變成了他的秀場。
特朗普的糾結:在“勸和”與“強硬”間搖擺
特朗普上臺伊始,就將結束烏克蘭危機當作核心外交目標,多次宣揚“24小時解決戰爭”,初期甚至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無選舉的獨裁者”,試圖通過減輕對俄制裁,來換取俄羅斯讓步停火,復制首個任期對俄“交易外交”。
2月12日,特朗普與普京進行正式電話會談,之后對外聲稱與普京超一個小時的通話“富有成效”。5月19日,兩人再次通話,持續兩個多小時,雙方都作出積極評價。在這期間,特朗普多次推動停火協議,美國與俄烏雙方團隊頻繁進行穿梭外交,在沙特、土耳其等地談判多輪,他還提出30天停火計劃。
可烏克蘭危機遠比特朗普想象的復雜與殘酷。俄烏雙方不僅未能達成停火協議,戰爭還有蔓延失控之勢。根據2025年6月聯合國數據,當月沖突中的平民傷亡達三年峰值,共有232人死亡、1343人受傷。俄方堅持領土變更及歐洲安全框架重構等核心訴求,觸及美國戰略底線,特朗普的外交努力付諸東流。
4月以來,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開始轉變,公開表態從呼吁俄方“停止攻擊”,升級為對普京的“憤怒指責”。5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對普京公開表示不滿,此后多次在公開場合抱怨。
7月3日,兩人再度通話,特朗普事后卻表示對此次通話十分不滿,稱在烏克蘭問題上與普京的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克里姆林宮迅速回應,稱實現“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關乎俄羅斯利益。
可以看出,特朗普在“勸和”與“強硬”之間不斷糾結。他想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俄烏沖突,塑造自己“和平締造者”的形象,可俄羅斯的強硬態度,以及沖突的持續惡化,讓他的想法難以實現,逐漸失去耐心,進而態度轉向強硬。
“遞刀”計劃:威脅與軍援并行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北約秘書長呂特時,公布了涉俄“重大聲明”。他對俄總統普京在結束戰爭上缺乏進展感到不滿,宣稱如果俄羅斯50天內不能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向俄羅斯征收100%的次級關稅,還會支持一項兩黨共同提出的加強對俄制裁的法案。
同時,特朗普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費用由北約盟國承擔。他表示要從世界各地撤出“愛國者”,出售給北約國家,再由北約分發給烏克蘭。此前他一直表示只會提供“防御性武器”,避免沖突加劇,甚至一度威脅烏克蘭暫停軍事援助,此次決定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是對烏克蘭政策的重大轉變。
特朗普此舉可謂“一石多鳥”。一方面,通過關稅威脅和軍援烏克蘭,向俄羅斯施壓,試圖改變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另一方面,讓北約盟國承擔軍援費用,既規避了美國國內納稅人負擔,又能促進美國軍工企業發展,增加就業和經濟收益;此外,還加強了對歐洲盟友的控制,將北約進一步捆綁在對俄強硬的戰車上。
對于美國恢復對烏軍援,俄羅斯方面反應平靜。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美國有關向北約出售武器再移交給烏的舉動,對美國而言“就是樁生意”,雖然援烏方式在改變,但援助總量未發生變化,“無論如何,美對烏供武仍在繼續”。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列昂尼德·斯盧茨基則表示,美國恢復向烏克蘭供應導彈是一種倒退,但這不會改變前線局勢。
最終退縮:不敢跨越紅線
就在眾人以為特朗普要堅定地對俄羅斯采取強硬措施,給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進一步加劇俄烏沖突時,特朗普卻退縮了。在接受采訪時,他明確表示“我不會給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澤連斯基也不應該襲擊莫斯科”。
特朗普之所以退縮,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俄羅斯的強硬立場讓他有所忌憚。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展現出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軍事實力,如果美國提供遠程導彈,極有可能引發俄羅斯更強烈的反應,甚至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引發不可控的后果,這是美國不愿看到的。畢竟俄羅斯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一旦局勢失控,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國內也存在不同聲音。一些人擔心對俄羅斯過度強硬,會引發俄羅斯的報復,給美國帶來安全威脅,同時也會增加美國的軍事開支和卷入沖突的風險。而且,美國在全球還有其他戰略重點,如在中東、印太地區的事務,不能將過多資源投入到俄烏沖突中。
再者,國際社會對俄烏沖突普遍呼吁和平解決,美國的強硬舉措可能會遭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影響其國際形象。此外,特朗普的商人本性也在作祟,他需要權衡軍事冒險帶來的政治、經濟和安全風險,與可能獲得的利益。給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可能引發的一系列負面效應,遠遠超過了所能帶來的短期利益,這讓特朗普最終選擇了退縮。
從“勸和”到“遞刀”,再到退縮,特朗普在對普京和俄烏沖突的態度上反復無常。這不僅反映出美國對俄烏沖突政策的混亂與矛盾,也凸顯了俄烏沖突局勢的復雜性。未來,特朗普政府對俄烏沖突的政策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而俄烏沖突的解決,依然遙遙無期,國際社會也將持續關注這一熱點問題的發展。
金羊網——特朗普為何對普京“不滿意”,轉而繼續軍援烏克蘭?丨國際觀察
北京日報——牛彈琴:很突然,特朗普180度大轉彎了
魯中晨報——特朗普:美國不打算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
環球網——特朗普否認鼓動烏克蘭打擊莫斯科 俄強硬回應“最后通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