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得意,我也不排斥,我要認同,就是得意,我就是,很風光。”
兩年前趙麗穎在采訪中說出這段話的時候,沒有想到自己會一語成讖。一年之后,她連拿三座大獎,地位飛升,風光無限。而如今,又一年過去,屬于她的“風光之路”卻還沒有結束。
就在昨天,她官宣了紀梵希全球代言人的身份,在她最不“得意”的時尚領域前進了一大步。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她代言紀梵希僅僅1天,惡心的事情就上演了。
辱華風波
提起紀梵希,即便不是時尚圈的追隨者,不少人恐怕第一反應還是2019年那場“辱華”風波留下的陰影。那年夏天,紀梵希的官方網站和部分T恤設計,在國家和地區分類上出現了嚴重問題,將中國大陸與香港、臺灣、澳門并列,這種挑戰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瞬間引爆了國內輿論。
當時,正值事業上升期的頂流藝人易烊千璽,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沒有半分猶豫,果斷宣布與紀梵希解約,他的這一舉動贏得了公眾的普遍贊譽,被視為藝人維護國家利益的典范,也讓紀梵希在許多人心里徹底打上了“問題品牌”的烙印,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聲譽都難以翻身。
如今,紀梵希再次選擇中國藝人代言,而趙麗穎卻接下了這塊在一些人看來仍帶有“污點”的“燙手山芋”,質疑聲自然四起:為什么是她?難道是為了商業利益,不惜趟這趟渾水,接一個“別人不要的”品牌?這種基于記憶和情感的質疑,迅速在網絡上蔓延,成為壓倒趙麗穎代言喜悅的“惡心一幕”。
然而,被輿論選擇性遺忘或選擇性忽視的,是那場風波的完整后續。易烊千璽解約的當日,紀梵希就火速發布了措辭嚴謹的道歉聲明,明確承諾“堅定不移擁護一個中國原則”,并采取了實際行動糾正錯誤,更為關鍵的是,很多人可能并未搞清紀梵希旗下業務線的具體區分。
業務線不同
當年出問題的是紀梵希的成衣線,也就是服裝和配飾部分,而趙麗穎此次代言的是紀梵希的彩妝線,紀梵希彩妝的官方網站,從那場風波開始,就一直堅持著“一個中國”原則,其地區標注清晰地寫著“中國臺灣省”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從未出現過任何模糊或錯誤的表述。
換句話說,趙麗穎代言的紀梵希彩妝線,本身并沒有“辱華”的直接問題,因此,針對她的“代言辱華品牌”指責,實際上是基于過時或不全面的信息,甚至是帶有惡意或別有用心的挑撥,這種信息的滯后性和不對稱性,使得她無端承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也折射出公眾在信息接收和判斷上可能存在的盲區,以及部分人對明星過度苛刻甚至帶有偏見的審視標準。
在紀梵希風波剛起,往前倒推一點時間,趙麗穎還深陷另一場“口舌之爭”的風暴,今年5月,她與某導演的戀情緋聞突然登上熱搜,狗仔拍到男方頻繁自由出入她的住所,甚至幫忙帶孩子,使得這段疑似戀情甚囂塵上。
公眾人物的素質
這本是流量女星最忌諱的私人話題,瞬間引爆了網友們的關注和熱烈討論,然而,趙麗穎的回應卻走了尋常路的反面,她借著緋聞的熱度官宣了自己的新劇,這操作倒也符合娛樂圈的常規,但當網友們對她的私人感情生活過度討論,甚至進行不當解讀時,她卻情緒化地爆出了一句粗口:“算你M”。
這句帶有強烈個人情緒和不雅色彩的言論,迅速引爆了網絡。評論兩極分化,一部分粉絲認為她真性情,不裝,敢于回懟,另一部分則認為作為公眾人物,言辭失當,缺乏修養,有損形象,甚至有消息稱,此番言論引起了央視新聞在某節目中“不點名”的批評。
雖然沒有直接點名趙麗穎,但其批評方向和內容,讓許多人聯想到此次事件,將其視為對明星言行舉止的警示,她此前努力倡導的文明交流、積極向上的公眾形象因此受損,過去被贊許的“真性情”言論,也在此刻被翻出,成為被群嘲的“黑料”,口碑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甚至被一些網友戲稱為“精神小妹”。
回顧趙麗穎的職業生涯,她并非科班出身,從一個“草根”演員摸爬滾打到如今的地位,早期,她曾因形象不夠洋氣,被嘲諷為“土麗”,時尚資源也相對匱乏,鮮少能與國際大牌扯上關系,然而,她憑借扎實的演技和一部部爆款劇的積累,逐漸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實現了從配角到主角的逆襲,再到成為電視劇領域的收視女王。
馮小剛說的沒錯
如今,她能夠拿下紀梵希這類國際一線頂奢品牌的全球代言,無疑是其時尚資源質的飛躍,更是她事業版圖擴張的顯著標志,代表著她已真正邁入國際影響力明星的行列,這無疑是她一直追求的“得意”和“風光”,一個普通人逆襲成為頂級明星的勵志故事。
可這份光鮮亮麗,也像一把雙刃劍,斬斷了她曾經的默默無聞,卻也帶來了無盡的審視與爭議,從最初因外形被指“土”,到后來被惡意指責代言“辱華”品牌,再到近期因情緒失控而爆出粗口,每一次“風光”背后,都伴隨著不可預見的輿論風暴。她越是站在高處,所要承受的誤解、攻擊和放大鏡下的審視就越多。
每一次事件,無論真相如何,都會在互聯網上被無限放大、解讀,甚至被異化,她的“真性情”可以被奉為圭臬,也可以在頃刻間成為“黑點”,這其中的邊界模糊且瞬息萬變,仿佛是宿命一般,她越是紅火,無妄之災就越多,也越發印證了“人紅是非多”這句老話。
無論是那些基于誤解和惡意指控的“辱華”非議,還是她個人言行上的失當引發的爭議,這些事件都匯聚成了趙麗穎被“口誅筆伐”的日常,她身處風暴眼,一舉一動都被無限解讀,甚至放大,成為公眾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成為某些群體發泄情緒的靶子。
這正是馮小剛導演那句老話的精準寫照:“明星啊,如果你要想紅,就是要忍住被罵,紅了道理也一樣,還是要忍住挨罵。”
這句話,在趙麗穎身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印證,這條“挨罵”的路,對于身處名利場的明星來說,似乎沒有盡頭,清者自清,也需要時間來證明,而在此之前,爭議與流量并行,或許這就是頂流的代價。
最終能夠沉淀下來的,唯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秀作品,以及在風波中依然能夠保持的獨立思考和清醒認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