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和南美主要國家,中國的吸引力正在上升。與此同時,對中國的積極態度在政治取向各異的國家中均呈增長態勢——這些國家傳統上都是美國影響力較強的地區。】
最新民調顯示,在拉美地區,對中國的積極態度已占據主導。美國民調機構和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周二發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墨西哥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受訪者占比達56%,巴西為51%,阿根廷為42%。
調查還顯示,中國在肯尼亞(74%)、尼日利亞(81%)和印度尼西亞(65%)的認可度同樣較高,這在事實上將拉美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家置于同一梯隊。
在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盡管美國仍是最常被提及的“盟友”,但同時也是最常被視為“威脅”的國家——相關調查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前后均有開展。
對俄羅斯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專家、高等經濟大學世界經濟與全球政治系講師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夫而言,此次民調結果并不意外。他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論述了自己的立場。
阿列克謝耶夫表示:“過去二十年間,中國持續擴大在拉美的經濟存在——初期這一進程曾引發負面評價。但中國政府成功適應了拉美背景,學會更有效地與當地民眾和企業合作。例如,聯合項目變得更環保、更尊重原住民權益。尤為重要的是,拉美大陸的孔子學院不僅開展語言教育,更致力于闡釋中國政策。此外,中國切實成為幫助拉美國家擺脫經濟困境的關鍵伙伴,尤其是阿根廷和墨西哥——通過貸款、貨幣互換協議及發展支持等方式。換言之,中國正成為拉美最重要的發展伙伴。與美國不同,受其政治特性限制,美國對拉美政策隨政府更迭搖擺不定;而中國政策更具連貫性、長期性和可預測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崔守軍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特朗普上臺以來推行“美國優先”政策,收縮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和政策。拉美地區作為美國的“后院” ,顯然也受到特朗普這一外交和貿易政策的影響。
崔守軍說:“值得注意的是,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墨西哥對中國持積極態度的受訪者比例相對較高,為56%,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總體來看,一方面,過去十年中國與拉美地區通過經貿協作與人文紐帶深化互信,推動了雙邊關系與民意好感度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有別于拜登政府,特朗普政府對拉美的政策更加消極,這也讓地區國家感到焦慮和恐慌。 此外,拉美地區民眾對中國好感度的持續提升,還反映了對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倡議的廣泛認同。比如,拉美國家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問題。但是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并轉向保守的新能源政策。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在推動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我想這也促進了中拉之間的相互理解。”
民調還反映出拉美對世界經濟格局認知的變化。在巴西和阿根廷,更多受訪者如今將中國而非美國視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墨西哥,雙方支持率持平。盡管在墨西哥公眾認知中,美國仍是首要經濟伙伴,但其領先地位正不斷縮小。當前,45%的墨西哥受訪者認為與中國保持穩固經濟聯系比同美國更重要(十年前這一比例僅為15%),而選擇美國的受訪者比例為44%。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小程序上線啦,歡迎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