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克里姆林宮宣布普京將于8月31日開啟為期四天的中國行,成為他執政十余年來在單一國家停留最久的一次訪問。
而白宮則被曝正為特朗普擬定訪華計劃,可能率領數十名CEO組成的商業代表團叩響北京大門。
但有人歡喜有人贏,尤其是一個國家,正在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最大的輸家……
普京打破慣例的四天訪華行程中,包括上合組織峰會、全天候雙邊會談,最終定格在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觀禮臺。對一位習慣將外訪壓縮在48小時內的領導人而言,如此安排絕非尋常。
更直接的就是俄烏戰場壓力正轉化為向東轉的動力。
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年,西方制裁層層加碼,俄軍每天在戰場消耗1.2萬發炮彈,而烏克蘭的彈藥庫存僅能維持45天。此刻的北京之行成為普京撬動困局的關鍵支點。
閉門會談中,中俄外長一周內兩次握手,雙方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人民幣結算占比飆升至92%,軍工合作更加緊密,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發動機技術交換中國無人機芯片,北斗與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實現0.1米精度數據互通。
可以說,中俄互動的這些動作遠比政治宣言更具說服力。
能源方面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談判進入收官階段,這條年輸氣量500億立方米的能源動脈,將兩國經濟利益進一步捆綁。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特朗普也對北京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
五月他就急切表示“愿意馬上飛往中國”,六月收到邀請后迅速接受,甚至提前送上“大禮”,美國財政部罕見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如此謙卑姿態,在一向強硬的美霸身上屬實少見,但它也不得不為,畢竟,F-35戰機和特斯拉生產線都依賴中國掌控的稀土供應鏈,而美國80%的稀土進口命脈握在東方。
據悉,特朗普計劃攜CEO代表團訪華的消息傳出時,美國商務部正悄悄為部分中國商品提供關稅豁免。財長與商務部長代表的務實派壓倒了以國務卿魯比奧為首的鷹派聲音,他們私下承認“完全脫鉤不切實際”。
這種轉向在7月11日馬來西亞的外長會晤中得到印證:王毅與魯比奧在吉隆坡的首次面對面交談,被國際媒體評價為“積極、務實、建設性的”,為更高層接觸鋪平了道路。
普京與特朗普若同現北京觀禮臺,將創造冷戰結束后三十年未有的場景,也就是中美俄首次在非國際會議場合齊聚。
這對精于交易的特朗普而言,借此平臺同時對話兩大對手堪稱高效選擇。2019年G20峰會上,他曾創造24小時連會多國領袖的外交奇觀,這次中國主場提供的機遇更不容錯過。
不過,一個小國卻要因為中美俄即將“世紀大團圓”而睡不著了!
它就是日本。
日前,特朗普威脅對日本商品加征25%關稅時,日本首相石破茂罕見地選擇“賭上國運”強硬回擊。因為關稅一旦實施,日本經濟增速將萎縮0.85%,對歷經“消失三十年”的日本無異于雪上加霜。
而特朗普給出的替代方案同樣致命,要么吞下美國過剩大米沖擊本土農業,要么開放市場接納美國汽車。前者會觸動擁有近千萬會員的日本農協利益,引發政治海嘯,后者則直接威脅占日本制造業總產值20%、提供600萬就業崗位的汽車產業。
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的聲明斬釘截鐵:政府絕不會“犧牲日本農業”。
不過,石破茂的強硬底氣也與中國有關。
據悉,美國商務部長聯系CEO籌備特朗普訪華時,日本也在加速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國已有條件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未來可能解禁牛肉,而這些善意讓日本看到擺脫單一依賴的希望。
汽車產業數據更具說服力,中國品牌已占據俄羅斯新車市場51%的份額,取代了被制裁的德日品牌。這種市場能量正是日本急需的替代選項。
可是,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日本的特殊性,有可能會讓它成為此次美俄9月共同訪華的最大輸家。
如今東亞局勢堪稱一鍋沸水,而日本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在火上澆油。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日本急不可耐地投入美國懷抱,充當其在東亞“反華急先鋒”的角色。
無論是推動區域國家聯動組建“反俄聯盟”,還是刻意將釣魚島問題翻炒成為地區熱點,東京的所作所為,本質上都是在配合華盛頓“重返亞太”的戰略圖景。
環球時報分析指出,日本正試圖將自身戰略利益嫁接于美國全球布局之上。
但這種“抱大腿”式的投機戰略,其弱點恰恰埋藏在它的邏輯深處。
美國在利用日本遏制中俄的同時,卻無視或縱容了東京右翼勢力對和平憲法的動搖與軍事實力的擴張。
普京出席反法西斯紀念活動,既是對西方圍堵俄國的有力回擊,也是對當今世界和平力量的聲援,而如果特朗普同樣現身天安門廣場,那幾乎相當于美國親手為二戰中的盟國戰友、同時也是日本政府不斷在歷史事實上挑釁中國而必須付出代價做背書。
畢竟,中美俄這三個昔日二戰戰友在共同慶祝勝利的土地上重逢,這種象征在道義層面的分量不言而喻。
此種情形下,日本軍國主義殘余就成了尷尬而刺眼的存在,尤其是對任何企圖為軍國主義招魂、不斷鼓吹軍事松綁的東京政客們,恐怕將第一次嘗到外交場上“被聯手打臉”的滋味。
現在,日本必須直面一個痛苦的現實:在中美俄微妙互動之際,那個一直替美國沖鋒在前的“打手”卻可能首當其沖成為大國緩和的首個犧牲品。
日本本可在尊重歷史、構建和平的基礎上尋求區域合作發展,卻選擇了倚重強權、制造對抗的歧途,即便石破茂政府想要力挽狂瀾,但拿不出更多的積極措施,終將徒勞。
只有真正獨立自主、勇于直面歷史錯誤的國家,才能在變局中贏得未來。二東京能否從這一課中汲取教訓,或許要等時間揭曉答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