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華走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直播間,做客《夏令熱線》欄目。王華與主持人海波共同接聽市民來電與前方記者反饋,實時連線職能部門與屬地街鎮負責人,直面老舊小區改造、夜間經營擾民、白蟻侵擾等民生痛點,以“馬上就辦”的態度推動問題解決,讓民生訴求在“聽”與“辦”的閉環中落地有聲。
小區改造遇煩惱
多方協力保進度
上廣記者實地探訪長橋街道羅秀新村與羅秀二村發現,自今年2月啟動“美麗家園”工程以來,小區道路多處開挖,形成明顯坑洼,給居民日常出行帶來安全隱患;此外,頻繁停水停電影響居民生活。居民葉女士來電表示,原定6月下旬的瀝青鋪設屢次延誤,施工塵土飛揚,加劇生活不便,希望工程改造能盡早完工。
據長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停水問題,街道會提前通過樓道公告和業主群通知,并對特殊困難群體點對點關愛,減少影響;同時,計劃三季度完成雨污改造后恢復路面。區水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補充,已督促有關公司加快施工,承諾7月底完成管網工程及道路攤鋪,確保路面平整,并加強文明施工管理,減少揚塵。
王華在直播中就工程延誤向居民表示歉意,并強調,在推進“三舊”變“三新”民心工程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協調效率。他指出,針對居民反映問題必須壓實責任鏈條,區相關部門要與市自來水公司建立日調度機制,責成施工方強化施工管理,建立施工節點預告制度。針對今年全區100萬平方米舊住房修繕任務,王華特別要求舉一反三,強化部門協同和群眾溝通機制,把“讓群眾可預期”作為重要工作標準。
聯動整治夜間經營擾民
探索商居平衡長效機制
居民樸女士反映新樂路一處餐廳深夜播放節奏強烈的音樂,嚴重影響居民休息;復興西路的一家酒吧則被張女士投訴存在深夜噪音及垃圾亂扔問題。居民們均表示,盡管前期整治曾短暫見效,但經營方未能持續遵守規范,多次出現回潮現象。
湖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與城管部門已對新樂路該商戶開展聯合執法,實施夜間管控措施,要求商家提交承諾書,并派駐第三方保安固守以確保承諾兌現。針對復興西路該酒吧,市場監管部門與城管部門已就相關問題分別立案,目前案件正在依法推進。同時,街道正通過居委搭建商居協商平臺,促進經營者與居民直接對話。
王華指出,平衡夜間經濟與居民權益需建立長效機制,單純依賴執法難以根治問題,必須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過制度設計實現“煙火氣”與“宜居住”雙贏,執法部門要精準出擊,依法處置形成震懾;街道要搭建常態化議事平臺,引導商戶與居民通過協商達成互諒。
根治白蟻擾民問題
專業團隊現場溯源處置
家住常熟路長樂路附近的顧女士反映,近三年家中受白蟻侵擾逐漸加劇,今年5月起家中廚具、地板大面積損毀,自行滅治花費數千元仍無法解決。她認為窗外不足兩米的梧桐樹上存在大型蟻巢,系白蟻來源,希望管理部門厘清責任并適當補償損失。
對此,區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4月已對衡復風貌區行道樹開展常態防治,并已派員勘查顧女士房屋周圍情況。針對責任爭議,后續將開展專業溯源勘測。
針對顧女士提出的問題,王華要求區綠化市容局聯合街道、白蟻防治專家組成專項小組上門勘查,制定根治方案,協調街道搭建調解平臺。此外,要對周邊建筑開展蟻害篩查,防范區域蔓延風險。
同步處置兩起施工問題投訴
區長專項督辦
居民韓先生反映,先前在九隆電力公司施工路段因未固定鋼板滑倒受傷,至今索賠無果;陳先生反映,羅城路龍吳路至東泉路段因園南中學擴建、植物園調蓄池及道路拓寬工程同步施工,存在土方車逆行、建材占道、揚塵污染等問題。
區建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核實具體點位,聯合屬地街道與九隆電力公司溝通,核查情況并商討賠償事宜,虹梅街道等相關單位將配合跟進;羅城路區域涉及多項工程,計劃8月下旬完成學校門口至龍吳路路段北半幅施工,2026年春節前整體完工,期間將加強文明施工,確保車輛沖洗到位、減少揚塵。區教育局、漕河涇街道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核實處理居民反映的問題,督促施工單位加強揚塵管理,做好文明施工。
王華強調,針對韓先生的情況,需先明確責任主體,由區建管委和虹梅街道協助協商賠償。對于羅城路區域,建管委要加強多項目科學組織,注重施工安全,公安、街道等單位要聯動規范土方車通行;教育局、建管委要核實工地不規范行為并督促整改,加強動態管理與長效保障。他要求建管委舉一反三,加強全區建設工地管理,盡可能減少對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響。
系統治理共享單車亂象
政企協同破解“潮汐淤積”難題
針對市民集中反映的交通大學地鐵站4號口早高峰共享單車“潮汐式淤積”,高峰時段頻發車輛刮蹭的現象,區融媒體中心記者也進行了現場直擊:劃定停放區與蓄水池區域均被數百輛單車擠占,部分車輛侵占盲道致行人側身通行。此外,宛平南路龍華醫院公交站、日暉綠地門口斜土路、大木橋路人行道等地也存在類似亂象,影響行人通行。
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已對共享單車企業提出徐匯區內單車投放數量限制,并要求企業用電子圍欄和大數據優化投放;后續將聯合多部門加強重點區域高峰巡查整治,強化長效管理,引入智能設備推進非現場執法,提升治理水平。徐家匯街道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交通大學地鐵站因臨近地鐵、學校、商圈等,共享單車需求大,將聯合相關部門優化停車區域布局,設置文明宣傳指引,督促企業優化投放與清運機制,同時,依托片區治理平臺加強巡查治理,聯動多方主體倡導市民規范有序停放。
王華指出,政府部門與共享單車企業需協同規劃,對重點區域實行“一點位一方案”;要加強科技賦能,強化日常管理,協調各方力量在高峰時段規范車輛停放,并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習慣。他指出,中心城區道路和停車資源有限,需平衡需求與管理,通過系統施治,在保障綠色出行便利的同時,維護公共空間秩序。
區區聯動整治跨區橋洞亂象
快遞占道頑疾需破解
居民張先生反映,中通快遞公司占據華涇鎮老滬閔路3號橋下橋洞輔道分揀作業,現場盒飯垃圾堆積、員工隨地便溺,周邊氣味刺鼻、行人被迫繞行,夜間通行存在安全隱患。
華涇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快遞點服務徐匯、閔行兩區,因跨區特性存在管理盲區,此前徐匯已加強轄區內的保潔與城管執法,但由于跨區問題,單方面整治易導致問題向另一區轉移。目前,徐匯區計劃與閔行區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共同治理該區域,同時立即對現場環境進行整治,確保周邊環境有序。鎮城管中隊相關負責人補充,該點位快遞量大,堆物、裝卸貨已影響輔道交通,雖未直接發現隨地大小便現象,但已協調環衛加強清掃。
王華指出,解決此類跨區問題必須兩區聯手,要主動與閔行區相關方面對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同時督促中通快遞承擔主體責任,規范停車、堆物,杜絕不文明行為。王華明確表示,將對該點位開展徹底整治并定期“回頭看”,切實保障居民生活環境與通行安全。
當天還有多位市民通過“夏令熱線”反映民生問題,相關部門及區領導針對問題作出回應并明確處理方案。在整場直播中,王華始終圍繞“民生無小事”的核心,既強調“責任鏈條要壓實”,以日調度、節點預告等機制確保民生工程不打折扣;也注重“協同治理要提效”,通過區區聯手、政企協同打破管理壁壘;更踐行“共建共享要落地”,以議事平臺、數據賦能等方式讓居民、企業等各方力量都成為“治理參與者”。
記者:姚麗敏、朱昱偉、施昱辰
編輯:羅時珎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上觀號作者:徐匯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