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央視新聞今天中午播出的節目中,曝光了一種形式為“網店發錯貨”的新型詐騙。
根據北京市公安局刑偵中隊介紹,在這類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中,詐騙分子通過開設網店,故意發錯貨或寄送劣質商品,再以“售后補償”為誘餌進行引流,誘導消費者脫離官方平臺私下交易,最終實施詐騙。此類騙局已在淘寶、抖音、快手等多個知名平臺出現,發案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警方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
報道提到了一件具體案例:市民李先生在某平臺給孩子買玩具,收到的卻是一包小蘇打。聯系客服后,對方讓其掃描快遞盒內的售后二維碼,脫離平臺進入私下聊天界面。
北京市公安局刑偵中隊十支隊總隊長單丹進一步介紹,有的當事人下單的是落地風扇,結果店家發來了手持風扇;還有人本想購買藍月亮洗衣液,結果店家發來的是質量稍低劣的洗衣液。雖然這些消費者選擇的購物平臺和店鋪各有不同,購買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門,但收貨時卻都是貨不對版,只能聯系客服申請售后。
單丹表示:“客服引導你,說可以退款,有一定的補貼,補貼可能比原來的價格還要高,但是得去他的微信公眾號,微信里有客服跟他聊天,說您可以做一些任務領取補貼,比如看視頻、做小游戲。”
IT之家從報道中獲悉,此類騙局具有明確套路如下:
- 詐騙分子先在知名平臺開設網店,售賣U 盤、小風扇、大米等日常商品;
- 隨后故意發錯貨或寄劣質品,等待消費者投訴
- 接著以“售后理賠”為由,引導消費者掃描私人二維碼、添加微信,脫離平臺監管;
- 最后通過“刷單返利”“投資盈利”等利誘手段,以及“賬號凍結”“法律追責”等恐嚇方式,誘騙轉賬。
當前在平臺上開設店鋪需要提供相應的證件,而這些涉詐店鋪的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均是通過非法渠道購買的,“幾百塊錢”就能完成全套手續,注冊完之后也直接扔掉。
北京警方透露,這類詐騙發案數量近期呈快速增長趨勢,僅某平臺一家,最近一個半月,就發現并關停涉詐風險店鋪一萬六千家。針對當前電商平臺頻發的“假理賠真詐騙”的電詐案件,北京警方將加強對此類犯罪上下游灰黑產犯罪的打擊力度,并會同市場監管、網信、稅務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敦促互聯網企業落實反詐責任,提前發現“問題商鋪”,盡早降低涉詐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