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7月12日下午,湖南衡陽地表溫度42℃。一位女子突然栽倒在路邊,脈搏消失、臉色慘白。
網友拍到揪心一幕:穿白T恤的盤先生丟下電動車,拽著自己孩子就沖過去,"咚"地跪在柏油路上開始按壓。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哥們是醫學院老師,按壓位置、頻率都教科書級標準——可就因為施救對象是女性,評論區炸了鍋:
"為啥不換個女的來按?""手放的位置也太刻意了吧?""我看是借機揩油!"
更諷刺的是,現場明明有位紫衣女士輪流施救,鍵盤俠們選擇性失明;盤先生救助的全程,女孩父親也在身旁,人家都沒覺得有任何不妥,結果一些鍵盤俠卻說"襲胸"。
很無語吧,是不是也覺得這場景似曾相識,好像在哪發生過一樣?沒錯,幾乎每次出現這種勇敢救人的場景,總會有人蹦出來當‘跳梁小丑’,像顯擺自己眼神好一樣。
我特么真想給他一耳光。但仔細一想,為啥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有些人的眼睛卻總盯著不相關的、瞎扯淡的東西呢?
首先,有人見不得別人當好人!
先問個扎心問題:你知道心肺復蘇要按哪里嗎?
我國急救知識普及率不足1%,也就是說100個人里99個都是"急救盲"。國際標準清清楚楚:按壓點在胸骨中下段(兩乳頭連線中點),成人要壓5-6厘米深。
可就這1%的常識,在某些人眼里成了"耍流氓"的證據。
去年深圳地鐵有個護士救人,被質疑"無證行醫"。這些事看多了,現在救人前得先自證,事先找人幫忙作證。可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下降10%。等走完這些流程,人早涼透了。
心理學里有個詞叫"去個體化"——躲在屏幕后面,人會喪失責任感。就像衡陽事件里,有人把救人視頻逐幀分析,用紅圈圈出所謂"越界部位"發上網,竟然能獲得點贊。
這些人現實中可能是縮頭烏龜,可一上網就成了‘大喇叭’審判官。
再一個就是"群體極化"。如果有一個人說"好像有點問題",就會五個人說‘肯定有問題,’十個人敢喊"必須嚴懲"。
去年一個粉頭發女孩,就因為染了頭發拿錄取通知書,被網暴到抑郁。現在很多救人者也面臨同樣困境:你救了人,他們挑你姿勢;你救不活,他們罵你無能。
有個數據特別諷刺:中國每年心臟驟停54萬人,搶救成功率不到1%,而德國是80%。差在哪?不是設備,是人心。
深圳某醫院做過實驗,在街頭放AED(除顫儀),三個月沒人敢用,都怕按錯了要擔責。
《民法典》184條明明寫著"善意施救免責",可現實中呢?
大家還記得去年那個在高鐵上救人的醫生吧?他在施救前被要求出示醫師證,事后還讓她寫了證明,就跟審犯人似的。
現在好人做事,比壞人作案還緊張。
盤先生事后說:"早知道會這樣,可能不會救了"。這句話比任何網暴都讓人絕望。當一個醫學院老師都開始猶豫,普通老百姓呢?
2023年甘肅有個小伙子救落水兒童,自己嗆水住院,家長連面都沒露;今年浙江有個姑娘幫老人墊付醫藥費,反被賴上要賠償。這些事不是個例,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還有如今短視頻、自媒體的算法機制。如果你仔細觀察、感受,就會發現:算法總推給你想看的。于是造成的結果就是:信急救無用的人,永遠刷不到成功案例;愛當鍵盤俠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負能量。
上海急救中心做過調研,62%的人拒絕學急救,理由是"用不上"、"怕按壞了"。可意外這東西,從來不會提前預約。
(3)最危險的是:我們正在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鄭州某公司搞過一次急救培訓,很多人在練習時,刻意回避異性,培訓老師要求大家施救時一定不要在意性別,按壓胸部一定要標準。但同事之間卻都在開玩笑:女性還是由女性施救吧。
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些什么?
(1)先把急救知識塞進腦子里——這是最硬核的防身術
別再說"學了沒用",你手機里存著100個APP,不差這幾個急救視頻。記住兩個數字: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100次以上(每分鐘按壓次數)。下次遇到有人倒下,至少知道別瞎搬頭、別喂水。
現在很多城市有"急救地攤",醫生周末在街頭免費教CPR,去學!比你刷短視頻有意義。考駕照、入職前強制學急救,這個建議我舉雙手贊成。
(2)見到好人就夸,見到爛人就懟——輿論場需要正向循環
衡陽事件里,有個細節特別暖:救人視頻火了后,當地醫院給盤先生送了錦旗,教育局要表彰他。這種事就得大張旗鼓地宣傳,讓好人有面子,讓壞人沒市場。
遇到質疑救人者的言論,別沉默。你不用罵回去,甩個急救指南鏈接就行。記住:對惡的縱容,就是對善的犯罪。
(3)最后拜托平臺做個人吧——流量不該踩著良心賺
那些把救人視頻掐頭去尾、加"襲胸"標簽博眼球的賬號,就該永久封號。某平臺數據顯示,類似爭議話題的播放量是普通正能量的27倍——資本逐利可以,但不能把人性當燃料。
文明不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是危難時刻有人愿意跪下的瞬間。
今天你為救人者發聲,明天有人為你駐足;今天你選擇冷漠,明天倒下的可能是你我。
這個世界會好嗎?
取決于我們敢不敢當那個先跪下的人,更取決于我們愿不愿意為跪下的人撐把傘。
全文完,如果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