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年來隨著綠色轉型挑戰加劇,地緣政治環境復雜,內部分化日益嚴重,歐洲綠色轉型進程受阻。尤其是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中東歐國家,因資金、技術和產業結構等因素掣肘,轉型難度尤為突出。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優勢可以精準對接中東歐需求,成為中國-中東歐合作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之一,有望緩解其轉型陣痛,縮小區域差距,實現綠色轉型與經濟發展雙贏。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王效云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歐洲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轉型的有力倡導者和先行者。2019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綠色新政”明確提出,要在2050年前將歐洲建成全球首個“氣候中和”的大洲。當前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使得歐盟的綠色轉型進程一度受到阻礙和延緩,但鑒于綠色轉型對歐盟的重要性,歐盟堅持綠色轉型的決心不會輕易改變。
與西歐伙伴相比,中東歐國家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首先,綠色轉型需要大規模資金的投入,而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和收入水平遠遠落后于大多數西歐國家。截至2023年底,歐盟成員國中仍然有5個中東歐國家人均GDP不足歐盟平均水平的一半。即使是中東歐國家中最富裕的斯洛文尼亞,人均GDP也只有歐盟平均水平的74.3%,整體上和西歐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
從技術角度而言,中東歐國家普遍缺乏與綠色轉型相關的綠色技術和數字技術。這意味著要完成轉型目標,中東歐國家必須要尋求外部合作。
從產業結構看,工業在中東歐國家的地位更為突出。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發展指標”數據顯示,2023年,除了克羅地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保加利亞之外,其他幾個歐盟中東歐成員國的工業增加值占比均超過歐盟平均水平。其中,斯洛伐克、捷克、波蘭的工業增加值占比均超過30%。從這個角度而言,歐盟的氣候目標和綠色轉型對中東歐國家經濟的沖擊將更為嚴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能源結構看,中東歐國家對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度更大。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指出,一旦中東歐國家的煤礦和煤電廠關閉,損失的就業崗位很難靠發展清潔能源和提高能效帶來的新就業機會來彌補。
正因如此,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對待轉型的態度遠不如德國等西歐國家積極。歐盟的氣候雄心和綠色轉型,是否會中斷中東歐國家對西歐的追趕進程,甚至進一步拉大同西歐之間的差距,是中東歐國家普遍擔心的問題。
在當前美國特朗普政府再次退出《巴黎協議》的背景下,中國和歐盟作為具有世界重要影響力的兩大力量,在綠色轉型領域高度凝聚共識、大力開展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雙方綠色合作依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最突出的挑戰莫過于戰略互信還不夠。歐盟近年來將中國定位為“體制對手”,以“去風險”作為對華合作的首要考量,為合作設置重重障礙。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應當意識到,中歐之間共識大于分歧,尤其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領域,中歐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在中歐綠色合作框架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推進綠色合作,不僅有助于緩解中東歐國家面臨的資金和技術瓶頸,縮短轉型周期,減輕轉型陣痛,從而更好的助力歐盟實現綠色轉型目標,還將助力中東歐國家在歐洲綠色產業鏈中謀求有利的位置,縮小同西歐伙伴國的差距,從而有助于促進歐盟的內部融合。
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以來,綠色合作已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核心增長點,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雙方綠色合作的兩大核心領域。在歐洲氣候目標引領下,中東歐國家普遍制定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需求大。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以工程建設項目合作為主,近年來在風電、光伏領域的投資合作逐漸增多。目前,中國已經成功幫助波黑、克羅地亞、北馬其頓、黑山、希臘、匈牙利等多個中東歐國家建設完成多項風電、水電、光伏電站、垃圾發電等新能源項目,不僅有力緩解了當地電力緊張局面,助力能源結構升級,還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受到當地民眾的廣泛好評。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領域的合作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已經成為中國對歐投資的第一大領域。2023年69%的中國對歐投資集中在電動汽車相關產業。受此影響,匈牙利自2022年以來取代德國,成為中國對歐投資第一大目的國。2022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國企業相繼宣布在匈牙利投資建廠。中國與匈牙利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合作,既為匈牙利提供了眾多就業崗位,還助力匈牙利產業升級,重塑其汽車工業競爭力,這是將綠色轉型困難轉變成機遇的一大范例。
在綠色金融領域,雙方不斷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除了綠色信貸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還通過亞投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機構聯合為中東歐綠色基建項目融資,并積極探索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合作。例如,2021年底,匈牙利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10億元綠色熊貓債,是境外主權國家首次在中國發行綠色主權熊貓債。
總的來說,雖然歐洲的綠色轉型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中東歐國家遇到的困難尤為突出,但與中國的合作不僅有助于解決資金和技術問題,緩解轉型陣痛,還能促進產業升級,縮小區域差距,實現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的雙贏。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Escape cause"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高進安
編輯:張釗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