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濟南街頭出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多節噴涂藍色海浪紋樣的有軌電車車廂
在眾人的期待中現身
作為濟南軌道交通濟陽線的配屬車輛它們的到來標志著連接主城區與濟陽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交通大動脈進入了實質階段濟南“軌道上的黃河時代”即將啟幕。
雙線并進 啟幕軌道“黃河時代”
濟南軌道交通濟陽線
濟南軌道交通濟陽線項目創下了濟南軌道交通的兩項“第一”:首條跨黃河城市軌道、首條有軌電車項目。
線路全長約35.51公里,自濟南東站始發,沿鳳凰路北上穿越黃河后,經黃河大道進入起步區核心地帶,終抵濟陽區。沿途共設16座車站,平均間距2.35公里,覆蓋了歷城、起步區、濟陽的重要節點,就像一條紐帶,將這些區域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據了解,該項目預計2025年底通車,屆時,主城區至濟陽區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40分鐘,主城區至濟陽工業園的時間也將大幅縮短。
濟南地鐵7號線
軌道交通7號線是全國第二條、山東省第一條規劃的跨黃河的地鐵線路,其建設進展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焦點。
按照方案,濟南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起于鳳凰南路站,止于濟北站,跨越黃河,線路全長約30公里,共設車站23座。
截至6月,濟南軌道交通7號線建設全面推進,全線23座車站已全部進場施工,其中11座車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3座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8座正在進行圍護結構施工;多臺盾構機正開足馬力推進隧道建設。
7月3日,盾構機“春雷號”在濟南軌道交通7號線工華區間右線隧道正式始發,開啟597米的地下掘進征程。
濟南軌道交通7號線預計2027年底通車,建成后,將與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9號線實現換乘,構建起濟南市更加完善便捷的軌道交通骨架線網。這意味著市民可以通過軌道交通7號線,快速到達城市的各個區域。
濟南為何要同時建設跨黃河的軌道交通
在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看來,濟南跨黃軌道交通的布局考慮了城市的發展戰略、地理地形、人口分布、產業布局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發展戰略角度看
跨黃軌道交通的建設,落實了“北起”戰略,加強了主城區與濟陽區、起步區等北部區域的聯系,促進了黃河兩岸的協同發展,有利于打造濟南城市發展的新增長極。“通過軌道交通,將主城區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引入北部區域,帶動北部區域的產業升級和城市建設,實現城市的均衡發展。”張汝華說。
地理地形方面
黃河將濟南分為南北兩岸,給城市的交通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濟南的主城區人口密集,產業發達,而濟陽區、起步區等北部區域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人口逐漸增多,產業逐步集聚。跨黃軌道交通的站點設置,緊密圍繞著人口密集區和產業園區,方便居民出行和產業發展。濟南軌道交通濟陽線沿線設置的16座車站,覆蓋了濟南東站片區、起步區崔寨組團、濟陽城區等人口密集和產業活躍的區域,為這些區域的居民和企業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務,促進了人員流動和產業交流。
規劃方面
濟南還集中謀劃了周邊區(縣)中運量軌道交通項目。這些項目包括長清至平陰、濟陽至商河、濟南至齊河(德州)、章丘南至章丘北等項目。
其中,濟南與德州齊河謀劃建設的跨行政區域有軌電車項目備受矚目。這是首次跨行政區域、跨越黃河應用有軌電車項目,線路初期規劃連接京滬高鐵濟南西站與齊河縣,采用電力驅動輕型軌道交通制式,預留向黃河北區域延伸條件。設計日均客運量達6.87萬人次,服務濟南主城區與齊河跨市通勤、旅游客流。項目被納入濟南都市圈交通一體化戰略。
建成后
從齊河城區中心至濟南地鐵1號線方特站
乘車時間可縮短至30分鐘
將有力地推動濟南都市圈的協同發展
加強濟南與周邊城市的聯系
來源|閃電新聞
編輯|陳吉康 實習記者:陳康
復審|張侃
終審|王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