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肇慶市積極盤活鄉村“沉睡”校舍資源,建立“一校一檔”數據庫,梳理出盤活利用價值較高的農村閑置校舍,積極部署推動盤活利用。我市通過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建設鄉村“微工廠”等,提高閑置用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目前全市已盤活利用閑置校園校舍318處。
閑置的羅隱小學改造后變成了喜舍·禪園精品民宿。記者 王綺彤 攝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茶產業
廣寧縣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了茶產業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走進廣寧縣江屯鎮,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散發著陣陣沁人心脾的茶香。
位于江屯鎮水月村的廣東鳳之源茶業有限公司就是在江屯鎮種植和加工廣寧單叢茶的企業之一。在十余年前,這里曾是水月村錦波小學舊址。水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志彬介紹,2008年前后,錦波小學教學點被撤銷,學生轉移至水月村小學上學。2017年,當地引進廣東鳳之源茶業有限公司,盤活了該地閑置校舍資源,并利用林地建起1200多畝茶園。
該公司借助廣寧山水優勢培育水仙茶、蜜蘭香等多個單叢茶品種,打造“金奇峰”本土特色品牌,并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務工增收,直接帶動300多名農戶務工,年產值最高可達1200多萬元。
2021年9月,水月村小學停止辦學,學校樓宇就此空置。張志彬與村干部四處奔走招商引資,前往廣州等地積極聯絡熱心人士與本地茶商,希望可以盤活閑置的水月村小學。
為進一步實現因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江屯鎮引進了廣東立思頓茶健康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和肇慶市廣寧鳳之緣竹茶莊園發展有限公司,對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水月村小學進行改造,建成廣寧竹茶小鎮茶產業園。據了解,該項目充分發揮廣寧竹產業、茶產業、文旅和民宿等資源優勢,致力于將廣寧竹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預計每年將為村集體增收3萬元以上。
打造精品民宿 促進農文旅融合
在鼎湖區坑口街道羅隱社區,一家集度假、康養、中醫理療、素食美食為一體的精品民宿小院——喜舍·禪園坐落于此。近年來,當地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吸引民宿項目方等投入約1800萬元,對占地約3000平米的閑置校舍羅隱小學進行創意性改造,一個獨具魅力的精品民宿應運而生。
7月中旬,記者走進喜舍·禪園,看到翠綠的芭蕉林和蘆葦蕩在風中搖曳。白墻黛瓦展現著濃郁的徽派建筑風格。馬頭墻似山巒起伏,與鼎湖山遙相呼應。
喜舍·禪園民宿主理人方子還記得她第一次見到廢舊的羅隱小學時的情景。當她推門而入時,入目是長滿蘆葦和雜草的操場,教學樓的外墻因雨水侵蝕,留下了一塊塊斑駁的污漬,空氣中漂浮著塵埃,“好像進入了阿凡達的世界”。她希望通過改造這所閑置的校舍,讓它成為“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溫馨民宿。
“我并不打算將這里完全推平,去建造一個新的東西出來,而是想以舊修新,保留這里原有的特色,利用原本的教學樓等建筑進行改造,打造新中式復合型庭院。”方子告訴記者,她將原本的教室一分為二,一間教室打造成為兩間客房,教學樓搖身一變成為了擁有33間客房的民宿小樓。
據方子介紹,喜舍·禪園的設計融合了傳統民居元素和現代設計理念,許多裝飾品都是就地取材或是舊物利用,如院中的龍眼樹、蘆葦、青石板等都是在本村或隔壁村搬運而來。院子的秋千、室內的桌椅等則是從本地的二手市場“淘”來的,為民宿增添了古樸雅致的氣息。
原本荒蕪的校舍現在又充滿了孩童的嬉鬧聲,民宿的獨特魅力吸引了許多來自省內外的游客、義工到訪。方子表示,這兩天民宿的客房都處于滿房狀態,這里最多可接納約100名客人。
建設“微工廠” 閑置資產再“生金”
在懷集縣崗坪鎮,一座座由閑置校舍改造的鄉村“微工廠”正拔地而起。崗坪切粉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過去,崗坪切粉多由單家獨戶的作坊式生產。近年來,隨著制作工藝不斷傳承和改進,崗坪切粉的生產和加工逐漸走向規模化和產業化,部分鄉村開始利用閑置校舍資源改造成為生產工廠。承載著兩代人記憶的舊校舍,正轉型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在崗坪鎮沙騰村,該村絲苗米產業園配套設施項目負責人徐澤正在對廠房進行檢查。徐澤介紹,該項目由佛山市順德區駐懷集縣幫扶工作組投資18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計劃投資350萬元,通過改造原有的沙騰村小學建設而成。項目將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的操場及學校空地改造成為崗坪切粉的生產區、烘干區、倉儲區和包裝區,將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的教學樓改造成為辦公區、生活區及產品展示區,預計今年10月投產。
“我們打算生產米粉類食品,包括切粉、米制品點心等,選用本地生產的優質絲苗米進行制作。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300萬元,將為沙騰村帶來200個工作崗位。其中預估絲苗米種植項目能帶動約100個就業崗位,米制品加工項目帶動約50個就業崗位。”徐澤說。
在崗坪鎮睦淵村即食型切粉項目工地,工人們正在對墻壁進行最后的粉刷。站在新建好的無塵生產車間內,項目負責人溫川向記者介紹:“這里是睦淵小學舊址,其中的一棟教學樓被我們改造成了無塵生產車間,準備引進一條70米全自動生產線,用于生產崗坪切粉和面條產品。”
據了解,2024年年底,在崗坪鎮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溫川所在的項目團隊與睦淵村正式簽約,將睦淵小學舊校舍改造為現代化食品工廠,目前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
“我們項目是在保存教學樓、教師宿舍樓的主體框架上進行改造,相比起從零開始建設新廠房,改造校舍大大節省了資金成本。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天可生產10噸面食和切粉產品。接下來我們還計劃結合肇慶本地特產如番薯、肇實等開發特色面品。”溫川笑道。
對于這個盤活“沉睡”資產的項目,睦淵村黨支部書記莫銀凱感觸頗深:“睦淵小學是我的母校。2021年該校教學點撤并后,學生們轉到鎮上的小學上學,學校就空置下來,我們覺得可惜。如今閑置校園被盤活利用,不僅為我們村集體帶來3萬元租金收入,還帶來了就業崗位,推動了本地大米種植產業的發展,我們都覺得特別好。”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王綺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