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 隸書節臨傅山書《郭有道碑》
立軸?水墨紙本 178×50 cm.
鈐 印:黃易之印、秋庵、枯木庵
題 識:臨傅青主書《郭有道碑》,錢塘黃易。
鑒藏印:曼青書畫
簽 條:黃小松臨傅青主書郭有道碑。丁卯六月,夜碧。
出 版:(日)崛川英嗣/王亞峰《黃易臨 <郭有道碑> 三種——參與李鐵橋“戲作”的可能性》,載于《內涵暨外延:故宮黃易尺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266-275頁,故宮出版社,2017年。
釋 文: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周流華夏,隨集帝學。收文武之將墜,拯微言之未絕。于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景附,聆嘉聲而響和者,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神龍也。
著名漢碑《郭有道碑》,又名《郭林宗碑》。郭有道即郭泰(字林宗,128-169),太原介休人,東漢(25-220)末年為名震京師的太學生首領,不就官府征召,后歸鄉里。黨錮之禍起,遂閉門教授,門下生徒以千數。郭去世后,謚“有道”。由于其為卓越的文化人物,據傳,東漢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132-192)為書碑文,從此郭泰遂成為文化偶像,《郭有道碑》亦成為一代名碑。此碑原石在郭泰的家鄉山西介休,可惜久已湮滅。清康熙十二年(1673),傅山應介休人士的邀請,重書《郭有道碑》立于介休郭泰祠。如今傅山所書碑仍基本完好,存于介休后土廟真武大殿廊下。
黃易,“西泠八家”之一,博學多才,書畫、篆刻、金石考據皆有成就。黃易的隸書極具自家面目,論其隸書風格的形成,雖是承繼了其父黃樹榖的家傳,但更多應是通過與錢大昕、翁方鋼、桂馥等人交往而養成的金石之癖。在黃易傳世作品中,臨《郭有道碑》的書作共有三件,本幅是其中唯一寫明出處“臨傅青主書《郭有道碑》”的作品。全篇書寫渾厚遒勁,又富節律之妙。文中“百川”的“川”字,“海鱗”二字,“周流”的“流”字等,與原碑相較,一變傅青主以篆書形體融入隸書的明末清初書風,取而代之以金石味濃厚的字形,此亦黃易隸書的突破之處,也是金石考證學風時代潮流下的產物。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