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標志性的皮衣,換上深色唐裝,最近頻繁出鏡的黃仁勛,成了各路媒體追逐的焦點人物。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上,他罕見大秀中文,讓現場氣氛達到高潮。接連幾天的采訪里,被輪番問及小米、華為、蘋果、DeepSeek 等熱門話題,他都能三言兩語應對自如,回應得滴水不漏。
而在昨天的采訪環節中,當黃仁勛被問到是否使用 DeepSeek 時,他表示只會使用 OpenAI、Gemini Pro、Claude 和 Perplexity,并且著重強調幾乎是同時使用這四個 AI。
圖片來源:彭博社
如果只關注他用哪些 AI,未免有些膚淺,他是怎么用的,才是重點。
我會給它們同一個問題,然后讓它們給出第二種看法,它們可以互相參考彼此的答案,進一步提升結果質量。我就是這樣使用它們的。我認為未來這也是一種安全機制——你會有很多不同的AI,它們之間會形成冗余、平衡和交叉驗證的機制。
黃仁勛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分享自己的使用方法:從不依賴單一模型,而是將同一個問題同時拋給多個 AI,讓它們互相參考,交叉驗證,對照并提升回答的質量與可信度。
這背后的邏輯其實不難理解,當下的模型很難說贏家通吃,不同模型的優勢也各有不同,這類多模型協作的方式,其實已經在一些平臺上有所嘗試。比如國外的第三方 AI 模型集成平臺 Poe。
類似于 GPTs,只需要在聊天窗口 @ 不同機器人,就能讓它們一起圍繞同一個問題發言、討論甚至互懟,甚至通過比較不同模型搜索得出的的答案,對比驗證增強信息的精確性和相關性。
不過,說到底,這種「多模型喂問+結果對比」還只是比較基礎的玩法。
眼下,娃哈哈遺產爭奪案鬧得沸沸揚揚,作為吃瓜群眾,我們也想借助 AI 更系統地吃瓜。或許,我們可以參考黃仁勛的做法,讓不同模型各展所長,從多個角度一起拆解這場紛爭。
以下就是完整的四步實操流程:
1. 信息搜集:用秘塔 AI 深度研究深挖案件進展、人物關系、信托結構和輿論動態。
2. 內容核查:用元寶混元 T1 逐句審核資料真偽,剔除夸大、推測和無依據內容。
3. 多角度分析:用 OpenAI o3 模擬律師、財務顧問、記者,多視角解析爭議焦點。
4. 交互呈現:用 MiniMax/Manus 打造吃瓜版網頁,整合時間線、人物關系圖以及用戶互動。
1、秘塔 AI 搜索深度研究,搞清楚瓜的全貌
吃瓜的前提,還是得先把信息打撈完整,拼出全貌——誰是當事人、瓜從哪來、怎么發酵的,甚至背后的法律結構和財務細節,統統要查個底朝天。
剛好前不久同事告訴我秘塔 AI 搜索上線了深度研究功能,于是我把這個難題交給了秘塔 AI,輸入的提示詞如下:
請全面搜集與「娃哈哈遺產爭奪」「宗馥莉 信托」「香港訴訟」「杭州家族財產」等相關的全網信息,重點關注以下維度:
案件進展:包括但不限于香港高等法院、杭州相關法院的立案、判決、資產凍結情況;
人物關系:圍繞宗慶后家族內部關系、宗馥莉與其他繼承人之間的法律博弈;
法律結構:聚焦離岸信托的設立時間、受益人安排、信托架構與內地遺產繼承法之間的沖突;
媒體報道與輿論走向:梳理主流媒體、自媒體、社交平臺上的輿情走勢和公眾討論重點;
涉案資產情況:包括娃哈哈股權分布、信托資產總額、相關離岸公司的持股情況。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約莫花了七八分鐘,秘塔 AI 不僅匯總了新聞報道、人物背景和股權圖譜,還梳理了時間線與爭議核心,就遞給我一份高密度、結構化的吃瓜版信息報告。
這些信息,對于后續的判斷和分析至關重要,而考慮到 AI 幻覺的問題,我們還得對這份報告進行二次驗證,避免出現虛假信息。
2、元寶交叉驗證信息,篩掉假瓜
由于騰訊元寶接入公眾號作為信源,而公眾號信源的質量一直都是中文互聯網比較優質的內容,因此使用元寶對之前收集的內容進行逐句核查,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提示詞:請對下文內容逐句進行信息真實性審核,重點核查每一句陳述是否有確鑿依據,是否與現有公開資料或權威來源相符。對于存在以下問題的內容,請予以標注或修正:
? 缺乏事實支持或引用來源不明確;
? 存在夸大、模糊或引導性表述;
? 與已知數據、時間線或人物行為存在矛盾;
? 使用未經證實的推測性語言或判斷性用語。
審核過程中,如涉及數據、法律事件或媒體報道,請同步比對權威渠道(如法院公告、公司聲明、主流媒體報道、研究報告等)。可使用 AI 工具輔助檢索與交叉驗證,確保文本內容客觀、準確、可溯源。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這一部分的核心在于交叉驗證——對每一句話,逐項比對其是否有公開來源、是否與已有時間線矛盾、是否用了不當語氣或夸張修辭。
當然,這也是黃仁勛使用 AI 方法的關鍵訣竅。
3、OpenAI o3 多角色模擬分析,讓不同身份的 AI 幫你復盤全局
信息搜集有了,真假也核查過了,接下來要做的,是理解問題、看清博弈、形成自己的判斷。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能會陷入一個普通吃瓜群眾的困境:
我們不是律師,不是財務顧問,也不是財經記者,很多專業問題根本看不懂、理不清,更別說判斷誰有理,好消息是,我們現在可以請 AI 專家出場。
于是我召喚了推理能力極強的 OpenAI o3 模型,把它分別設定為律師、財務顧問、財經記者三種身份,讓它們圍繞同一份資料,從不同視角展開分析: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提示詞:結合當前已有的證據材料,建議使用 OpenAI 的 o3 模型進行多角色模擬分析。通過 AI 分別模擬律師、財務顧問與財經記者等不同身份角色,圍繞案件中的關鍵問題展開多角度推演與討論:
律師視角:分析信托結構的法律效力、遺產繼承的爭議焦點以及不同法域間的法律適用問題;
財務顧問視角:評估離岸信托架構的資產分布、控制權歸屬、資金流動路徑及可能涉及的稅務問題;
財經記者視角:從公眾關注點出發,梳理事件時間線、家族權力結構變化及潛在市場影響。
這一輪模擬下來,你會發現——原本模糊的「誰有理」問題,逐漸變成了一張可拆解的多維結構圖:從法律合規、資產走向,每個維度都有視角支撐,形成了一個更完整、去情緒化的事件畫像。
4、MiniMax/Manus Agent 打造吃瓜網頁
吃瓜,也要吃得有態度。
最后一步,我們選擇用 MiniMax/Manus Agent 打造一份真正可交互的「吃瓜網頁」。
雖然秘塔 AI 搜索的深度研究功能也支持導出網頁版,但整體 UI 略顯簡陋,缺乏設計感。而 MiniMax/Manus Agent 在代碼能力上明顯更勝一籌,更適合構建結構復雜、信息密集的多角色頁面。
MiniMax 結果:https://slsgz3rxxpsk.space.minimax.io
最終生成的版本,盡管仍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 MiniMax 部分人物頭像使用不當、樣式不夠統一等問題,Manus 的時間線不夠清晰,但兩者整體視覺效果和信息承載能力,已經足夠令人眼前一亮。
Manus 結果:https://3dhkilcjv871.manussite.space/
我設定的吃瓜網頁需求如下:
請基于上述文檔內容,設計并生成一份可交互的「吃瓜版」網頁。該網頁應滿足以下要求:
1. 頁面風格:整體視覺風格需吸引眼球、兼具趣味性與現代感
2. 交互體驗:用戶可通過時間線瀏覽事件發展,通過點擊頭像查看人物關系,通過「彈幕吐槽」「投票站隊」等互動方式參與話題討論。
3. 信息結構:
? 事件時間線:以圖文形式展示瓜的關鍵進展,每一節點支持展開閱讀、評論。
? 人物關系圖譜:可視化展示涉事人物之間的關系與沖突背景。
? AI 多角色點評區:模擬律師、財務顧問、財經記者等身份,從多個視角解讀事件核心焦點,形式類似「群聊」或「法庭現場」。
4. AI 增強模塊:
? 支持用戶輸入關鍵詞,調用 AI 總結相關八卦脈絡或自動生成吃瓜指南;
? 支持自動提煉文件中的核心信息,生成「10 秒看懂」瓜要點;
以上這套四步流程,不僅讓我們吃到了信息更完整、分析更深入的瓜,也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一個重要趨勢:AI 正在重塑我們獲取信息、理解事件、參與公共討論的方式。
如果只是讓不同模型給出各自的判斷,再由人類自行比較、篩選和取舍,那 AI 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更高效的工具。
最近 OpenAI 研究員 Noam Brown 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不是打敗人類的 AI,而是像智囊團那樣彼此協作、共同工作的 AI。
協作,是通往更強 AI 的新起點。
我們甚至也可以開始期待,未來能出現一個 AI 工具,不再只是參與回答,而是像項目經理一樣,主動調度、協調、整合整支 AI 團隊,讓多模型協作真正成為生產力。
當然,話說回來,互聯網本就是一個信息紛雜、反轉頻發的場域。即便借助多模型交叉驗證,也無法徹底避免「假瓜」的存在。本文所呈現的內容,僅基于當前公開資料和主流觀點的整理與建構,不代表最終事實,更不構成任何法律或價值判斷。
吃瓜需謹慎,用 AI 吃瓜,更需保留判斷力與獨立思考的余地。
歡迎加入 APPSO AI 社群,一起暢聊 AI 產品,獲取,解鎖更多 AI 新知
我們正在招募伙伴
簡歷投遞郵箱hr@ifanr.com
?? 郵件標題「姓名+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項目/作品或相關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