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場聚焦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深度對話的學術盛會——“考古學視野下的中希文明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廣漢開幕。
會上,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副站長喬鋼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燕家院子地點2024-2025年考古發掘收獲:考古人員在燕家院子東南側發現大型人工土臺1座,在西北側發現大范圍人工墊土。
▲學術研討會現場
本次研討會由三星堆博物館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從考古學的獨特視角探尋兩大古老文明在起源與發展脈絡中的異同。
來自希臘文化部、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雅典大學、希臘國家科研中心、希臘貝納基博物館、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國內外文博機構及高校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本次研討會從考古學視角出發,聚焦兩大文明的相似性與差異性探索,與會專家圍繞“中希文明比較研究的理論、方法與實踐”“考古遺址研究新進展”“金屬文物研究新進展”三大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文明交流互鑒、科技創新賦能與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學術研討會現場公布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收獲
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副站長喬鋼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燕家院子地點2024-2025年的考古發掘收獲。“本發掘項目發掘區域包括燕家院子東南部和西北部兩個區域,考古人員在燕家院子東南側發現大型人工土臺1座,基本明確其結構、范圍與年代發現大型建筑基址。燕家院子西北側發現確認大范圍人工墊土。”
喬鋼介紹,土臺之上的F7建筑基址方向北偏東11°,平面呈長方形,發掘區內面積超200平方米,可分為多個單間,最大單間約92平方米,外圍存在回廊。“部分基槽內發現大量陶片,陶片種類單一,大多為板狀器,且板狀器大多被有意直立插入基槽內,或許是房屋砌筑工藝。”
▲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
據介紹,三星堆遺址迄今共開展了40次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通過90年來的考古和相關研究,確認了遺址的分布范圍、堆積狀況和保存情況、文化內涵、遺存面貌等基本信息,并在聚落、社會等領域也有一定認識。三星堆考古的這一新發現,持續為理解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提供著關鍵拼圖。
除研討外,中外嘉賓將實地考察三星堆遺址、博物館及四川考古院研究基地,沉浸式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深化對考古研究與文化遺產保護的認知。
活動期間,“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正在三星堆博物館展出,展覽持續至12月21日,此次學術研討會也是該展覽的重要配套學術活動。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編輯 張莉 責編 馮玲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