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這座"地下比地上更精彩"的古都,兩所高校的施工工地先后爆出重大考古發現。
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理工大學校園內,竟然藏著兩座保存完好的漢代壁畫墓!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距今2000多年的壁畫,色彩之艷麗,竟然超過了后世唐代的壁畫作品。
交大工地驚現"天文圖"
1987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修建教學樓。
當挖掘機挖到3米多深時,出現了奇怪的紅色圖案。校方立即叫停施工,聯系了陜西省考古研究所。
考古隊趕到現場后,發現這是一座西漢時期的磚室墓。
當清理完墓室頂部的積土,所有人都驚呆了,墓室頂部繪滿了絢麗的星象圖,藍色的底色上,紅色的星辰、白色的云氣、黑色的星官栩栩如生。
墓室券頂的一幅外徑達2.7米的古代彩色天象圖,現尚殘存九十一顆星。
最震撼的是中央的二十八星宿圖,每個星宿都用生動的動物或人物形象表現: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間還穿插著太陽、月亮和各種神話人物。
"這絕對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當時參與發掘的考古學家韓偉回憶道,"色彩保存之好,連唐代壁畫都相形見絀。"
理工大現"車馬出行圖"
無獨有偶,2004年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建設時,也發現了一座形制相似的漢代壁畫墓。這座墓的壁畫主題是盛大的車馬出行場景:四匹棗紅馬拉著的軺車上,端坐著一位峨冠博帶的官員;前后簇擁著持戟的武士、捧物的侍從;天空中還有展翅的仙鶴和祥云。
兩座墓的壁畫都使用了礦物顏料:朱砂的紅、石青的藍、雌黃的黃、石墨的黑,經過兩千年依然鮮艷如新。這與后世常見的唐代壁畫多已褪色形成鮮明對比。
墓主身份之謎
令人困惑的是,兩座墓都沒有發現墓志銘。
考古專家通過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和壁畫內容,結合史料進行了縝密考證:
墓葬年代:根據出土的五銖錢和陶器判斷,均為西漢中晚期,約公元前1世紀;
墓主等級:墓葬規模較大,使用彩繪壁畫,應為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特殊線索:交大墓中發現了"御史大夫"字樣的封泥;
其中有一銅鏡,背面有”內清質昭明光象夫日月”十個方塊字;
《漢書》記載,漢宣帝時期的御史大夫蕭望之"卒,謚曰貞侯"。
這位著名的儒家學者、政治家,正好與墓葬的年代、等級吻合。
漢宣帝時,曾任御史大夫,主彈劾、糾察,并掌管重要文書圖籍。俟后,改任太子太傅。
特別是星象圖的內容,與蕭望之精通天文歷法的記載相符。
保護與展示的難題
這兩座壁畫墓的發現轟動考古界,但也帶來了保護難題:壁畫顏料接觸空氣后極易氧化褪色;墓室結構不穩定,存在坍塌風險。
高校校園不適合原址保護
經過專家論證,最終采取"揭取保護"的方案:將壁畫分層揭取,經過特殊處理后,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復原展示。
如今,這些珍貴的壁畫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未解之謎
雖然專家傾向認為這是蕭望之墓,但仍存在疑問:
為何兩座高校的墓葬風格如此相似?
漢代高官墓通常會有更多隨葬品,為何這兩座墓出土文物較少?
星象圖與車馬圖是否存在某種關聯?
或許隨著考古技術的進步,這些謎題終將揭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座壁畫墓的發現,為我們了解漢代天文學、繪畫藝術和喪葬制度,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