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期間,東營市河口區以各文化書院為依托,創新構建“1+N”文化資源聯動機制,整合圖書館、博物館、非遺傳承人、“返鄉”河口籍大學生等多元主體,針對青少年特點,精心打造涵蓋傳統文化、科技創新、藝術素養等領域的立體化公益課堂,開設公益課堂,豐富青少年假期生活。
一針一線織國風 傳承指尖上的民族文化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近日,東營市河口區文化書院開展暑期“國風創生季”系列之非遺壯錦編織扇手作活動。
活動伊始,林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述了壯錦的千年故事。隨后進入實操環節。桌面上,竹制扇骨、五彩絲線、編織工具整齊排列,等待著與大家的創意相遇。“先固定經線,再用緯線穿插,注意力度要均勻……”老師耐心示范著基礎針法,手把手指導孩子們繞線、打結。起初,不少小朋友對細密的絲線感到手忙腳亂,但在老師的鼓勵和家長的協助下,漸漸找到了節奏。指尖翻飛間,原本素凈的扇面慢慢有了模樣:有的小朋友選擇了明亮的紅黃配色,織出活潑的太陽紋;有的偏愛清雅的藍綠組合,勾勒出流動的水波紋。活動室里歡快的聲音此起彼伏。
活動結束時,每個人都捧著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河口區文化書院“國風創生季”系列活動仍在繼續,接下來還將推出更多非遺體驗。
科普進萬家 點亮生活里的科學之光
為進一步豐富轄區兒童課余文化生活,激發轄區青少年科技興趣,普及無人機知識,河口街道河印社區聯合河口區綜合素質教育基地開展無人機科普公益體驗活動。
活動中,綜合素質教育基地宋老師用圖文和視頻講解無人機應用場景及無人機的構造、原理,從電機、電池到航拍、物流應用,讓大家快速了解無人機;接著是拼裝環節,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固定機架、接電路、裝螺旋槳,把零散部件拼成能飛的整機,明白了各組件的作用;最后是試飛,老師示范后,指導大家練習起飛、懸停、轉向和降落,親手操控著無人機,感受翱翔的樂趣,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體驗。
活動尾聲,小朋友們在一起分享著今天的收獲與感受。他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不僅讓他們學到了很多關于無人機的知識,還讓他們感受到了科技的無窮魅力。下一步,河印社區將繼續舉辦更多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為轄區未成年人提供更多了解科技、接觸科技的機會,以促進科學普及,激發未成年人對前沿科技的興趣和探索欲,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為科技教育貢獻力量。
童趣綻放 “唇”享創意
近日,河口區六合街道崇文社區文化書院特邀專業導師劉振香開設“手工口紅制作”主題活動,20位好奇寶寶化身“創作小達人”,在家門口共赴一場美學實踐之旅,通過親手調配色彩、塑形定妝的沉浸式體驗,不僅解鎖了趣味新技能,更在指尖流轉間見證了“美”從原料到成品的誕生過程。
在劉振香老師的專業指導和趣味講解下,孩子們紛紛化身小小“美妝科學家”,大家興致盎然地挑選心儀的色彩粉,小心翼翼地稱量蜂蠟與植物油,專注認真地將調配好的原料注入模具,每一步都由自己掌控,小臉上寫滿了專注、探索和“我能行”。家長們則在旁用心記錄,為孩子們的獨立與成長點贊。
本次“手工口紅制作”活動在滿滿的收獲與歡笑聲中圓滿收官。它不僅是一次趣味十足的手工探險,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從原料到成品的奇妙轉化,鍛煉了超強的動手能力、專注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在這個夏日,為孩子們留下了一份由自己親手創造的美好記憶和成長勛章。
下一步,將持續豐富東營市河口區文化書院暑期公益課堂課程,為無人看管和弱勢青少年群體提供開展學業輔導、特色課程、紅色教育、自護教育等服務,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引導并幫助他們度過安全、快樂、有意義的七彩假期。(大眾新聞記者 曹萌萌 通訊員 王長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