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壤種菜
在沙漠種菜
在鹽堿地種菜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你聽過到海里種菜嗎?
在廣東海洋大學
就有一支這樣的科研團隊
多年來致力于研究如何在海里種菜
廣東海洋大學科研團隊。
01
海洋的“綠色寶藏”
兼具食用與生態價值
走進廣東海洋大學霞山校區實驗室
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個并排的
大型水產養殖箱
箱里放著一排排苗板
塑料箱插槽式培養的苗板。
苗板上依稀可見淡綠色的附著物
這是正在培育的礁膜孢子囊
苗板上附著的礁膜孢子囊。
礁膜
也被稱為綠紫菜
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
是一種高營養、高經濟價值的
經濟藻類
與江蘺、馬尾藻和擬雞毛菜等
被科學家親切稱為“海洋蔬菜”
礁膜外觀看起來與紫菜無異,但吃起來口感要更好。
硬江蘺(左手)與縊江蘺(右手)的形態不同。
擬雞毛菜。
這些經濟海藻富含膳食纖維
礦物質(如碘、鈣、鐵)
維生素(B12、C)以及抗氧化物質
且熱量低
適合作為健康飲食的補充
此外
海洋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
顯著高于陸地蔬菜
這類纖維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
改善消化功能
還能延緩糖分吸收
輔助調節血糖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
海洋藍碳是實現
“雙碳”戰略的重要途徑
而海藻則是目前地球上
碳匯功能最強、最快速的
固碳方式
被列為海洋碳移出的重要技術
像礁膜、江蘺、馬尾藻
這種大型海藻其吸收氮磷
(降低富營養化、防止赤潮發生)
光合固碳
(碳匯、防止溫室效應、海洋酸化)
改善生境
(釋放氧氣、提供食物、繁殖場所)
生態功能十分顯著
是名副其實的海洋“綠色寶藏”
礁膜海上養殖規模化。
以江蘺為例
硇洲島人工魚礁建設項目
曾選定異枝擬江蘺
為海藻場增殖種類
通過制作海藻種苗網片
將擴繁增殖的海藻
全部安裝在人工藻礁礁體上
一起投入指定海域
建設形成海藻場
合計增殖海藻226.87萬株
02
育苗技術革新
打造國內綠紫菜種質“基因銀行”
湛江擁有2.1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
2024千米海岸線
以及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
湛江發展海洋經濟潛力無限。吳東俊 攝
依托湛江豐富的大型海藻資源
自2005年起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
教授謝恩義及其團隊
開始從事大型海藻新種類產業化研究
隨后
湛江灣實驗室大型海藻團隊
也相繼開展研究
目前兩個團隊已成功培育出
4種適合廣東海域規模化栽培的
經濟海藻礁膜、異枝擬江蘺
硇洲馬尾藻和擬雞毛菜
掌握了其人工采苗、育苗
和栽培技術
并開發建立立柱式栽培
全浮筏式栽培
及多營養層次混養三種栽培模式
顯微鏡下的礁膜孢子囊微觀結構。
如今這套成熟的育苗模式
正在湛江沿海多點開花
在霞山校區實驗室
培育礁膜苗板2100片
在硇洲島采用
立柱式培育礁膜苗種110畝
在東南碼頭
培育硇洲島馬尾藻苗簾300張
在硇洲島大浪村
栽培硇洲馬尾藻10畝
在徐聞角尾海區
栽培擬雞毛菜和異枝擬江蘺各5畝
在南三島池塘
栽培異枝擬江蘺10畝
團隊成員介紹
育苗一般分為四個步驟
依次是種藻的選擇與處理
配子采集、合子培育
游孢子采集和海上掛網栽培
育苗流程。
培育過程中需要特別
注意雜藻的防除問題
尤其到夏天
如果沒有及時留意到水質的變化
藍藻繁殖過多
會覆蓋在礁膜苗板上遮擋了陽光
從而影響礁膜的培苗效果
為此,在培育過程中
科研人員一個月
必須進行一次換水
并且定期進行消毒殺菌
以保證水質的干凈
插槽式培苗技術。
得益于團隊首創的
新型苗板和插槽式高效采苗技術
目前廣東海洋大學已成為
國內綠紫菜種質資源
保存最多的單位
礁膜育苗與栽培技術已獲得
湛江市地方標準認證
03
因地制宜
培育適合南海的耐高溫品種
廣東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的
海洋蔬菜種植基地
位于雷州市烏石鎮的
耐高溫江蘺海上栽培場地
赤腳走進水里
雙手輕輕探入水中
一簇簇隨波搖曳的
江蘺就被捧了起來
異枝擬江蘺、縊江蘺、硬江蘺
今年的長勢都不錯
江蘺在水中舒展身姿
這些藻類細長的藻體
隨著水流緩緩擺動
江蘺細長的藻體。
江蘺的觸感是滑膩的
帶著些微的韌性
像是煮得剛好的海帶
新鮮的江蘺散發著淡淡的海腥味
葉尖還掛著幾顆不肯掉落的水珠
陽光一照
透出琥珀般的光澤
縊江蘺整體呈琥珀色。
04
“小海藻”撬動大產業
發展前景廣闊
礁膜等藻類的育苗
可全程室內完成
效率高且育苗栽培
不受臺風、高溫、魚害等的影響
以礁膜為例
其苗種生產和栽培技術成熟
加工成傳統紫菜
可以開發日本等國外市場
和國內市場
目前售價400元人民幣/公斤干品以上
畝產120公斤干品以上
是粵西最具地域優勢
和最易形成10億元以上
產業化栽培的海藻
其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明顯
可推動近岸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礁膜制成的小零食。
2019年開始
廣東海洋大學已經在湛江
進行礁膜的小規模種植
并在網店開始銷售產品
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江蘺用來酸辣涼拌十分美味。
謝恩義教授表示
發展“海洋蔬菜”
是大食物觀的重要實踐
開辟了向海洋獲取食物的新途徑
既守護海洋生態
又富裕一方百姓
但目前海洋蔬菜還比較小眾
要讓它們走上百姓餐桌
需要從種質資源保護、規模化
到精深加工品牌建設
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一起期待美味的“海洋蔬菜”
走上百姓餐桌的一天
News
來源|廣東共青團、湛江發布
編輯|蔡澤純
校對|居偉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