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在工GONG門口的草坪上躺著喝酒聊天,新認識的一對情侶說著他們第二天就要離開成都回巫山生活。印象里,他們要回去做一個音樂節,雙手抬起放下比比畫畫——舞臺是面向長江的那種。聽起來很開闊。
差不多也是這個季節,一年前,我和朋友曾去過一次巫山。成都出發約4h抵達,在同質化旅游的疲軟里,很意外,這座山水之城給了我們一種陌生的踏實。
乘船游小三峽、逛縣城博物館、吃紙包魚,兩天時間,我們玩得很開心。想來,這樣一個能游山玩水、聽雨看云的好地方,周末游、家庭游、結伴游、solo trip、周邊游、縣城游......全方位適配各種選擇和喜好,還是很值得寫篇游記推介一番的。
01/
在長江上游,
走了很多上坡路
天氣預報是下雨。
要是換別的地兒,愛好打退堂鼓的人的常規選擇是放棄。目的地切換到巫山,朋友說:那多好,煙雨濛濛,看不清有看不清的意境,出發。
·路上的風景
之前,對這座長江上游縣城的了解,存在于古詩和電影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上三峽 》李白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雷》杜甫
巫峽忽如瞻華岳,蜀江猶似見黃河。《 夔州歌十絕句 》杜甫
行到巫山必有詩,縱橫誰似玉局老。《 游三游洞 》蘇軾
一個數據,和巫山有關的詩詞近5000首,作為長江中上游的一座小縣城,它早早與人建立起親切。這不,看到我寫巫山游記,@牙尖兒回復:聽起來就想吟詩。
而提起電影,腦子里同樣閃現許多畫面。章明導演的巫山三部曲?、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電影《長江圖》也曾在巫山拍攝取景。
曾會認真討論“更喜歡山還是水”的問題,在抵達巫山時不再被想起。看見高鐵站的地名牌,只會覺得,“巫”這個字,和兩個打工人出門玩蠻貼切。
很巧合的是,這兩年里,節假日去了好幾處長江沿岸的小城玩,每次都能沿著江邊走得不知疲倦,非常開心,甚至想著有天得空了,順流直下或沿江而上,慢悠悠走上個把月應該也會很不錯。
在巫山的寧江路沿岸,很長一段路都是名人雕像和詩句,邊走邊依次辨認,遠處陰雨綿綿,云層低矮,山的輪廓清晰,江水分界。
走上一會兒,再沿著神女大道臺階直上,幾百級階梯走完,累是累,但回頭一看,江風拂面,有點登高望遠的暢快了。
02/
逛巫山博物館,
乘船游小三峽
要說逛過的縣城博物館,巫山博物館算是很特別的一處。單說地理位置,它位于巫峽與小三峽交匯處,不論晝夜,這里都是極好的觀景平臺。
巫山博物館館藏文物4萬余件,珍貴文物1000余件。在這里逛,可謂是十分滿足好奇心。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到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龍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等,皆有展示呈現。
進入最先看到的,便是被稱為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的——龍骨坡遺址出土的“巫山人”臼齒化石。不同的動物化石、石器陶器以及“巫山人”200多萬年前的生活場景的展示與還原,共同構成清晰的“巫山人”圖景。
如今更多見于姓氏的“巫”字,在這里也有緣起與釋義。它始于商代甲骨文,本義是古代稱能以舞降神的人。古代巫者從事的內容,幾乎涵蓋了舉凡占卜、治病、祈禱、舞蹈、驅邪。據資料顯示:古代荊楚和巴蜀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巫文化盛行之地,特別是巴楚交界的巫山一帶,從古至今以“巫”名郡名縣,以“巫”名溪名山,與“山”俱永,與“溪”共長。
作為早期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一種原始文化,衍生出來的志異故事也很多。比如,關于巫山地名神女大道里的神女,有傳說為其本名瑤姬,為炎帝之女,曾護佑楚民族,助大禹治水,后葬于巫山之陽,其化身便是“朝為云、暮為雨”。
而作為分布于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大溪文化,在這里亦有豐富展示。彩陶、紅陶、各種裝飾紋樣的器物,在注重實用功能的同時具備藝術性,體現了高超的原始藝術水準。
可以說,這里是了解巫山歷史文化遺產的好地方,非常值得一逛。
·博物館里還有很多內容與文物,等大家自行前往觀賞
下午,我們前往碼頭乘船,游覽巫山小三峽。
穿梭在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的小三峽之間,夏日炎炎,但并不覺得熱。兩側是多樣的喀斯特景觀,導游會沿途介紹其特點:某處崖壁上有三峽懸棺、某處山峰像什么形狀、某處樹林有野猴等,過程也算有趣。
雖沒機會計劃一個幾天幾晚的三峽游輪或去乘坐更local的巫山-奉節段交通船,但4個小時的時間慢悠悠站在甲板上吹風賞景也不錯,博物館+游船的一日休閑游,同樣推薦給周末出游的朋友們。
03/
紙包魚和燒烤,
還在回味
來巫山,怎么能不吃烤魚呢。隨機在江邊找了家紙包魚館后,沒想到,回程時我們還再次前往打包了一份回成都。
2斤6兩的鉗魚一條,現殺現做。不一會兒,嬢嬢在鍋底底部倒上一些油,提著一袋處理好的食材就上桌了,煮的過程中,和聽外面的雨聲差別不大。直到隔著紙看得到內部也在不停咕嘟咕嘟冒泡時,打開翻面再煮上一會兒,便可以開動了。
記得這鉗魚肉質十分鮮嫩,碎刺很少。魚肉在酸蘿卜、辣椒、大蒜等混著的多種調料里被浸得相當入味。很特別的是這里面放了大量的胡蘿卜絲,吃起來還會多一絲清甜。
等到魚肉吃完,還可以根據食量再加其他葷素菜煮。一碟泡菜,也相當清爽解膩。
作為燒烤愛好者,晚上自然也是不能閑著的。小城里夜晚安靜,奔著分貝聲選擇的這家店,果然也沒踩雷。
一大家人經營的夜啤店,剛坐下就被安利了其鹵味。淺嘗了熱鴨頭,確實好吃,很適合作為等燒烤上桌的小菜。
燒烤攤子就在門口一側,幾桌人的菜輪流烤制,吃著吃著下雨了,也就是撐個雨棚繼續的事兒——四川人的松弛感就是這樣日常哈。
說說味道。這家的燒烤火候掌握得很好,調料也并不過分,簡簡單單的炭烤味兒,樸實已是優秀。
說起來,還有點懷念這一口呢。
馬上又到周末了,不知道要出門去哪里玩的朋友,這一座與山俱永、與溪共長的寶藏小城,可做參考。
你去過哪些好玩的縣城嗎?
歡迎留言安利
編輯、圖源丨李可以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 | 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