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短短半個月,僅警方通報的學生被騙案例已超15起,被騙金額從數百元到驚人的25萬元不等。當孩子們躲在自己房間,顫抖著手指掃碼轉賬時,家長們甚至毫不知情,直到血汗錢化為烏有。
騙子的陷阱,為何總能精準捕獲孩子的心?
1. 甜蜜誘餌,直擊童心渴望: “掃碼免費領皮膚”、“添加明星QQ號”、“高額返現”...騙子深諳孩子們對游戲、偶像和零花錢的渴望,將誘餌包裝得五彩斑斕。9歲的楊某被“免費游戲皮膚”視頻吸引,最終付出近2萬元的慘痛代價;王某輕信“捐款返現”的謊言,用母親花唄購買萬元商品卻石沉大海。
2. 偽造權威,碾壓稚嫩認知: “凈網辦通知”、“公安機關傳喚證”、“明星律師報案回執”、“警察證件”... 騙子利用孩子對公權力天然的敬畏,精心偽造各種看似“官方”的文件和身份。初三學生被威脅“列為網逃、叫派出所來學校罰款”,嚇得立刻掃碼轉賬;小學生江某、李某被手持“法律文書”的“民警”恐嚇,乖乖交出父母的手機和驗證碼。
3. 恐懼操控,切斷求救通道: 這是最致命的一環!幾乎每一起案例中,騙子都兇狠命令孩子:“不準告訴家長,否則立刻讓警察抓你爸媽”、“敢告訴家長,就記錄檔案留污點”、“告訴家長就按抗拒調查處理”!五年級的王某被恐嚇“抓你爸媽坐牢”,在房間獨自操作1個多小時轉走奶奶15000元;高二的石某被威脅“抓你去派出所”,偷轉母親銀行卡內25萬巨款,恐懼如鐵鏈般鎖住了他們求助的嘴。
4. 技術陷阱,悄然掏空錢包: 騙子利用孩子對手機功能的不熟悉,誘導下載遠程控制軟件(如騰訊會議、AirDroid)、開啟屏幕共享,或植入惡意扣費程序。小學生張某在“客服”指導下開啟屏幕共享,幾分鐘內父親賬戶6萬余元被轉空;楊某的爺爺手機被植入自動扣款程序,睡夢中又被盜刷近萬元。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孩子?
- 認知的單純: 他們難以分辨復雜騙局和偽造權威。
- 恐懼的支配: 對“警察抓人”、“影響父母”的威脅毫無抵抗力。
- 求助的阻斷: “不準告訴家長”的禁令,將他們推向孤立無援的深淵。
- 技術的盲區: 對支付流程、遠程控制、惡意軟件缺乏警惕。
家長!此刻必須行動:
- 立即檢查: 查看手機支付密碼是否過于簡單?免密支付、小額免密是否開啟?立即關閉或設置復雜驗證!
- 鄭重告知孩子:
- 真正的警察絕不會網上辦案,更不會讓小孩轉賬! 所有線上威脅“抓人”、“罰款”的都是騙子!
- 天上不會掉餡餅! 免費皮膚、明星QQ、高額返現全是誘餌!
- 遭遇威脅,立刻告訴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
- 模擬演練: 和孩子一起看看這些真實案例,討論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應對(掛斷、不理會、立刻告訴父母)。
- 技術防護: 為孩子的設備設置嚴格的下載權限,謹慎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定期檢查賬單。
孩子,請記住:
- 遇到讓你害怕的“警察”、“律師”、“客服”,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
- 所有索要手機、驗證碼、讓你轉賬的,都是壞人!
血淋淋的15個案例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15個家庭錐心刺骨的痛! 騙子如同隱匿于網絡陰影中的狩獵者,正貪婪窺伺著每一個稚嫩而毫無防備的靈魂。
每一次無聲的轉賬,都是童年信任被碾碎的印記;每一次恐懼下的沉默,都在助長黑暗中伸出的魔爪。
別讓孩子的暑假,成為騙子的狂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