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社會運行的基石;對組織忠誠,對人民坦誠,更是基本的底線原則。當這底線被貪婪或僥幸所洞穿,欺騙組織、愚弄人民的行為出現時,其對規則的踐踏、對信任的崩塌式腐蝕和對公平秩序的破壞,影響是極其深遠而惡劣的。
審視過往,無論在經濟領域還是其他范疇,欺騙行為的陰影時隱時現:從炮制虛假繁榮蒙蔽監管和市場,到掩蓋真相置消費者健康安全于不顧;從靠華麗包裝編織籌資陷阱,到倚仗特殊資源進行不公平競爭——失信者或許能得逞于一時,但其結局早已注定:法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將落下,洶涌的民意反噬亦會隨之而來。信任如鏡,一朝損則難以重圓。
近期,一樁涉及某已故著名企業家及其公司的遺產糾紛案件受到廣泛關注。事件仍在司法訴訟的嚴謹軌道中行進,未到最終塵埃落定之時。此刻,公眾討論尤需秉持理性與克制,尊重司法獨立程序,不以輿論揣測替代嚴謹的法律判決。但無論如何,這一標志性事件本身已如一記驚雷,響徹在每一位負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經營者耳邊。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但其本人作為一名黨員,作為帶有國資性質的大型食品企業創始人,長期有意或默許把自己塑造為節儉廉潔、從一而終的道德完人,這就是對組織的欺騙、對人民的愚弄,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曾經的光環并非免罪符,多大的功績也不能抵消過錯。曾幾何時,創業輝煌、產業報國的光環帶來無數贊譽,但這絕非肆意逾越紅線的籌碼,更非逃避法律追責的借口。曾經的功勛卓著,一旦被證明存在根本性的誠信缺失和對組織、人民的欺騙行為,只會令其后的跌落更加沉重,讓往日榮光加速褪色成巨大的諷刺。
無論曾經冠以何種美名、罩有何等光環,欺騙所效忠的組織、蒙蔽所依托的人民,是絕對不可原諒的劣行。當行為被確證為失信背義,法律與道義的審判必定嚴苛無情,過往的勛績只會加速反噬其自身。
從法律層面來講,其行為是否違背婚姻法、計劃生育條例,其財產是否來自對國有資產的侵蝕或對公司財產的貪墨,也是必須要厘清的。所幸的是,杭州相關部門已經成立工作專班處理此事。
歷史反復證明:對規則失去敬畏者,終將被規則所嚴懲;玩弄信任于股掌者,必被信任所徹底拋棄。對于肩負時代重托的企業家群體,唯有將誠信內化為安身立命之本,將忠誠履約外化為始終如一的行動準則,在法治框架下勤勉創新、取信于市場與人民,方能在洶涌商海中行穩致遠,贏得真正的尊重、長久的基業與歷史的肯定。而那些迷失在權力或欲望迷霧中、企圖欺騙組織和人民的人,其結局早已書寫:身敗名裂,千古罪人。
哪怕肉體已經灰飛煙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