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孩子都沒資格生了,還要我替別人養?”這句話,是一個東京寫代碼的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上的抱怨。
原來,從2026年4月開始,日本工薪階層的工資單上,將出現一筆新的扣款項目,兒童與育兒支援金。
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沒有孩子,是不是單身,只要你在日本工作、有收入,這筆錢,都會從你的工資里扣走。
你沒看錯,這是明明白白的強制出資,政府要從單身人群的口袋里掏錢,去補貼有孩子的家庭。
而且繳多少,還要看你掙多少錢,掙得越多,交得越多。
說白了,你一個人活得挺好的,但因為你沒生孩子,就得拿出自己的血汗錢,讓別人生的娃過得好一點。
不夸張地說,這一紙政策,活生生點燃了日本年輕人積壓已久的怒火。
說這是“單身稅”,一點都不過分。
一個年收入在1000萬日元左右的普通上班族(大概人民幣46萬元),每年要被收走將近20000日元,合人民幣900多塊。
雖然聽起來不算多,但問題在于,這錢他一分都拿不回來。
反觀有孩子的家庭,交完這筆支援金,后續通過育兒津貼可以全額返還,相當于根本沒出錢,甚至還有賺。
也就是說,同樣是社會成員,單身者成了默默出力的韭菜,而別人家的孩子卻成了受益人。
更何況,這筆錢不是交一年完事,而是每年遞增。
普通人收入在200萬日元(約9萬元人民幣)到1000萬日元之間的人,在未來兩三年里,每年要多出兩三千日元到近兩萬不等的支出。
也就是,在工資沒有上漲的情況下,這些扣款直接吃掉了日常生活的部分預算。
你可能會說,政府收這筆錢,是為了對抗少子化,讓日本多生娃,社會才有未來。
問題是,這鍋真的該單身者背嗎?
在日本社交平臺上,有無數網友憤怒地發帖:“沒結婚不是我們的錯?連個穩定的工作都沒有,怎么敢談結婚生子?”
有些年輕人甚至說出了更加諷刺的話:“要不這樣,我結個婚,拿到補貼后立刻離婚,看看還能不能省下一筆?”
諷刺歸諷刺,背后是日本當代青年對現實的深深無力。
讓我們看看這項政策的出發點,其實就是對抗少子化。
沒錯,日本真的急了。
2024年,日本新生兒數量首次跌破70萬,比官方早先預測提前整整10年。
按照最新的人口趨勢,到2070年,日本人口將銳減至8700萬,整整少了一個山東省。
政府不是沒試過辦法。
幾十年來,發育兒補貼、建托育中心、搞產假改革,一波接一波,但生育率還是從1.5跌到了1.2。
錢砸了不少,政策出了很多,但該不生的還是不生。
問題到底出在哪?
專家們早就指出來了,不是沒人想養孩子,是越來越少人結得起婚。
日本社會長期以來收入停滯、雇傭制度僵化,越來越多年輕人掙得少、工時長、房租貴,連搬出父母家都困難。
數據顯示,日本18到34歲的單身青年中,超過七成沒有戀愛對象,三分之一明確表示沒打算戀愛。
誰還有心思談情說愛?租個房子都捉襟見肘,更別說養孩子了。
而單身稅來了之后,本就掙扎在生活邊緣的年輕人壓力只會更大。
你不給我解決找對象、買房、提高工資這些根本性問題,反倒反過來讓我為別人家的幸福出錢,這換誰都覺得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你收了錢,生育率就能上去嗎?真的能刺激人結婚、生娃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民間并不買賬。
日本政府似乎太急于看到成果,卻忘了把問題解決在根上。
育兒補貼當然重要,給生孩子的家庭減輕負擔是沒錯,但問題是,你得先有人敢生才行。
現在的問題,是沒人愿意結婚,也沒人有條件去生。
而單身稅的邏輯,本質上是劫富濟“育”。
讓一部分人掏錢,補貼另一部分人的育兒成本,這種“拉郎配”式的政策,不但不會提升生育意愿,反而會激起社會更大的對立。
你想刺激生育,單靠讓有娃的人多點好處還不夠,你得讓沒娃的人也覺得有希望、有安全感,愿意主動加入到婚育群體中。
可現在的現實是,一邊是貧困線邊緣徘徊的低收入青年,一邊是指望“別人多交一點錢”救急的政府。
這不是良性循環,而是把年輕人推向更遠的邊緣。
你讓他們怎么愿意結婚?
再說了,日本女性結婚時對男性收入的期待值也在拉高。
數據顯示,81%的25至34歲已婚女性希望丈夫收入高于自己,而在現實中,許多年輕男性的收入連這個門檻都夠不上。
結果是,女性不愿低嫁,男性不敢結婚,全社會的婚配意愿持續下滑。
少子化的根源,根本不是單身者不愿出錢,而是整個社會生態出了問題。
現在你告訴我,“交錢就能救孩子”,這邏輯真的站得住腳嗎?
其實不止是日本,類似的嘗試,韓國也搞過。
韓國對年薪2000萬至3000萬韓元的未婚勞動者征收了單身稅,2024年新生兒數量實現了9年來的首次增長。
一些人拿這個當例子,證明這種政策是有效的。
可細看數據會發現,那場“短暫回暖”,并不能說明問題已經解決。韓國仍在苦苦掙扎,且年輕人的結婚意愿也并未根本改善。
政策有用嗎?可能有一些邊際效果,但如果只是“從一個鍋里拿飯給另一個鍋吃”,最后不過是兩個鍋都空了。
與其讓單身者硬著頭皮出錢,不如讓他們有能力、有信心去戀愛、結婚、養娃。
有能力的單身者,未來本就可能成為生育人群;你現在把他們推遠了,將來誰來生孩子?
“單身稅”不僅是對年輕人錢包的打劫,更像是對他們選擇生活方式的干涉。
一個文明社會,應該讓人們自由選擇是否婚育,而不是靠收稅來逼迫。
如果一個國家只能靠割單身者的肉來拯救人口危機,那這個社會的問題就遠不是“生不生孩子”那么簡單了。
在生育率跌入深谷的今天,日本選擇用單身稅賭一把未來。
但從民意反彈來看,這可能不是一劑良藥,反倒像是加劇社會撕裂的催化劑。
如果說一個社會的未來取決于年輕人是否愿意為之奮斗,那么這場從錢包里掏錢支援別人家的孩子的實驗,恐怕只會讓更多人寒心。
能改變生育率的,從來不是錢,而是讓年輕人有希望、有尊嚴地活下去的制度和環境。
真正的育兒支援,應該從支持他們本身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