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英國退休夫婦因家中采光被對面新建的摩天大樓嚴重遮擋,成功起訴了開發商,最終贏得了高達50萬英鎊的賠償。
這對夫婦名叫斯蒂芬和詹妮弗·鮑威爾(Stephen,Jennifer Powell),他們在倫敦南岸的Bankside Lofts公寓樓住了二十多年。
原本每天陽光灑滿屋子的生活,如今卻變得遙不可及……
這一切,都是因為對面拔地而起的一棟17層、耗資3,500萬英鎊的辦公大樓——Arbor。
它的出現,讓老兩口的家變得暗淡無光,連在床上看書都成了問題。
這棟大樓是一個名為Bankside Yards的超級開發項目的一部分,整個項目總投資高達20億英鎊,最終將建設8座塔樓,最高的甚至達50層。
Arbor只是最先完工的一棟。
面對采光被大幅遮擋的現實,鮑威爾夫婦和住在他們樓上(7樓)的鄰居凱文·庫珀(Kevin Cooper)憤然將開發商Ludgate House Ltd告上法庭,要求法官下令拆除大樓,或者賠償他們的“采光權”損失。
案件最終由英國高等法院的范科特法官(Mr Justice Fancourt)審理。
他承認鮑威爾夫婦的房子確實“嚴重受到了遮光的影響”,并判開發商支付他們50萬英鎊賠償,另賠償庫珀先生35萬英鎊。
不過,法官并沒有支持強制拆樓的請求。
理由是:拆除整棟大樓將造成高達2,000多萬英鎊的直接損失,而且重建還需耗資約2.25億英鎊,加上施工造成的環境影響,可謂“勞民傷財”。
開發商在法庭上堅持認為遮光影響微不足道,甚至表示“床頭變暗了就開燈嘛,誰讀書不是靠燈光?”
他們認為房子仍然可用、舒適、值錢,不影響居住。
但法官顯然更認同住戶的感受。他指出,鮑威爾夫婦和庫珀先生對自然光有“強烈偏好”,失去陽光讓他們的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他還批評開發商一邊大力宣傳新樓盤“采光極佳”,一邊卻侵犯鄰居們的采光權,顯得相當諷刺。
鮑威爾夫婦的律師在法庭上強調:
“陽光不是奢侈品,不是什么額外福利,而是健康、幸福感和生活品質的基礎。”
最終,法官決定以“賠償代替禁令”的方式解決爭端。
這起案件雖然沒有改變摩天大樓的命運,卻成為英國近年來罕見的“采光權”勝訴案例,也為其他遭遇類似問題的城市居民打了個樣。
在英國,關于采光權,有一定的法律依據。
這種權利在英國法下已有上百年歷史,主要來源于普通法(Common Law)、《1892年日照權法案》(Prescription Act 1832)和相關的判例法。
跟隨房產君,我們來看看英國采光權的幾個核心點:
一、什么是“采光權”(Right to Light)
“采光權”是指:一棟建筑物如果從窗戶等開口處持續接收自然光超過一定年限,那么該建筑的所有者就可能獲得法定的權利,防止他人建造阻擋其采光的建筑。
也就是說,如果鄰居在你窗前建起了高樓,嚴重影響你家采光,是可以主張權利的。
二、采光權的法律依據
1.《1832年日照權法案》(Prescription Act 1832)
如果一扇窗戶連續20年以上享有不受干擾的自然光照,那么房主就可以通過“時效取得”獲得這項權利。
權利一旦確立,任何新建或改建的建筑不能不合理地遮擋該自然光照。
2.普通法(Common Law)和衡平法(Equity)
即使不足20年,也可能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合同、默示同意等方式獲得采光權。
法院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衡量,比如遮光程度是否“實質性地影響了房主的正常生活”。
3.判例法
法官判案依賴先前類似案件(比如鮑威爾夫婦這個案子)來判斷是否構成侵權,并決定賠償還是強制拆除。
三、什么情況下算侵犯采光權?
通常法院會考慮:
遮擋是否造成房間自然光大幅減少?
減少的光線是否低于“合理使用的最低標準”?
是否影響了該空間的日常使用(如閱讀、工作等)?
四、權利爭端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1.協商解決
通常開發商在建造之前會主動找鄰居協商,支付“采光權損失費”來達成協議。這就叫做“光權釋放協議(Release of Right to Light)”。
2.訴訟
如果協商失敗,受影響業主可以起訴要求:
1)禁令:強制停止建設甚至要求拆除建筑。
2)賠償:以金錢補償采光損失。
通常來說,法院通常更傾向于賠償,而非強制拆樓,除非開發商行為特別惡劣。
采光權在保護居民權益的同時,也與城市開發形成沖突。
近年來倫敦等城市高密度開發項目頻發,這類案件也越來越常見。
對于海外買家來說,投資時要特別留意:
新樓盤是否有鄰近在建項目可能遮擋采光。
看房時確認房屋朝向。
查看周圍建筑規劃許可(Planning Permission),防止未來遮光。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892567/Retired-couple-win-500K-office-tower-blocked-light.html
掃碼?客服微信咨詢
微信號: BuyHomeUKSerena
歡迎咨詢: 英國購房的各種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