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德國出生人口數量再次出現下降。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2024年德國女性的“總和生育率”降至每位女性生育1.35個孩子,創下近年來新低。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2%。全年僅出生了67.7萬名嬰兒,遠低于10年前的水平。
▲圖源:d3sign / Getty Images
從地區劃分來看,下薩克森州生育率最高,每位女性生育約1.42名孩子,柏林則以1.21的生育率墊底。東西部差距依舊明顯:東部各州平均生育率為1.27,低于西部的1.38。其中,圖林根州的降幅最大,而巴登-符騰堡州相對穩定。
不但總體的生育率出現下降,德國籍的媽媽生育率更低,2024年德國籍女性生育率為1.23,是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僅略高于1996年的1.22。
▲德國歷年出生率,圖源:Statistisches Bundesamt
而生育率低下可絕不是孤立現象,幾乎全球發達國家的出生率都在下降。有人將其歸因于“個人選擇”,也有人歸結為“社會變遷”。然而,而每當這樣的數據出現,社會的慣性反應卻總是習慣性的問題推給女性:“為什么你們不生孩子?”、“工作就那么重要?”、“現在的年輕人缺乏社會責任感,太自我了!”
質疑背后的現實卻是,德國無論是托兒所還是學校,都需要提前很久排隊等待入學名額、各州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育體系資源短缺,父母幾乎靠自我消耗撐起整個育兒過程。而與此同時,房租高漲、通勤艱難、育兒成本飛漲。德國女性需要在育兒和工作之間做出“選擇”。
▲圖源:Johny Goerend
于是,問題來了:政府口口聲聲要提高出生率,可是在實際政策中呢?媒體報道和公共討論充斥著關于軍費開支、養老金削減和對外援助的議題,卻鮮少有人提及育兒支持體系的結構性改革。育兒政策的沉默,幾乎成了放棄。
如果德國真想扭轉這一趨勢,就必須停止將責任推給女性,而是應當認真面對那些長期懸而未決、卻又至關重要的結構性難題。
生育率下降本身并不非災難,無作為才是……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