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末,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傳來件稀罕事。
牧民拉克申家曾養(yǎng)過一匹特殊的馬,如今成了村里茶余飯后的談資。十年前那場特大暴雪天,拉克申帶著女兒蓮花外出尋獵。在結冰的河邊,他們撞見被狼群追散的小馬駒。
小馬駒渾身哆嗦,母馬早沒了蹤影,父女倆用羊皮襖裹著抱回了家。蓮花給它起名海力斯,這一養(yǎng)就是兩年。海力斯越長越壯實,個頭比普通馬大一圈,鬃毛短硬得扎手。
牧民們覺得蹊蹺,都說“沒見過這么怪的馬”,可誰也沒往別處想。直到海力斯兩歲那年,突然不吃草,整天打噴嚏刨地。拉克申急得找獸醫(yī)師,檢查結果嚇一跳——這哪是普通馬?
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氏野馬,全球不足兩千頭!
獸醫(yī)師說,海力斯是到了找配偶的年紀,鬧脾氣呢。但按法律,野生動物得放歸野外。
林業(yè)局的車開到家門口那天,海力斯又踢又跳。
蓮花抹著淚湊過去,輕聲喊了句“海力斯”,它才乖乖上了卡車。這一別就是三年。今年七月,蓮花跟著父親在草原上轉悠。
遠處突然奔來一群棕馬,領頭那匹體型格外大,跑著跑著停住了。蓮花心跳得厲害,那熟悉的短鬃毛、粗脖子,可不就是海力斯?她揮著手喊名字,大馬抬頭長嘶一聲,轉身帶著馬群往深處去了。
蓮花擦了擦眼睛笑:“原來它過得挺好。
”現(xiàn)在她家還養(yǎng)著普通馬,可再沒遇見過像海力斯那樣的“大家伙”。
村里人偶爾嘮嗑:“當初要是沒交出去,現(xiàn)在會咋樣?
”拉克申總搖頭:“動物有動物的命,回該去的地方才是好。”草原還是那片草原,只是再沒見著那匹大棕馬的影子。說起來,這些年草原上的馬確實變了樣。
老輩人記得,1975年內(nèi)蒙古有239萬匹馬,到2007年只剩70萬匹不到。蒙古馬少了,普氏野馬更金貴,現(xiàn)在全中國也沒兩千頭。
政府早開始想辦法,2011年就建了三個保種基地,每年投1800萬護著2000匹名馬。錫林浩特的阿拉騰敖其爾家,養(yǎng)了400多匹馬,靠馴馬、賽馬、搞牧家樂,年收入超百萬。
可像海力斯這樣的普氏野馬,保護起來更難——它們本就該在野外撒歡。
有人說,牧民養(yǎng)了兩年,有感情了,不放歸也能理解。
可換個角度想,要是都把保護動物圈家里,野外種群咋壯大?
就像拉克申說的:“馬在草原上跑,才是馬該有的樣子。”現(xiàn)在問題來了:要是你養(yǎng)了幾年的“寵物”突然成了保護動物,你會咋選?草原上的老人們常說“馬通人性,知恩記情”,這話一點不假。
海力斯走了,可它回頭那一眼,蓮花記一輩子。往后的日子,草原還會有更多故事,只是不知還能不能遇見第二匹“海力斯”。
想了解更多草原動物那些事,點個關注不迷路。注:文中具體數(shù)據(jù)以相關部門最新統(tǒng)計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