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首都河內最近推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摩政策。2026年7月1日起禁止燃油摩托車駛入一環市中心區域。幾年內還會將禁令擴大到河內市三環。
河內全市機動車總量超過920萬輛,包括110萬輛汽車和690萬輛摩托車;另有約120萬輛外地車輛長期在市區通行。此消息一出,利好國內電動車企業,摩拳擦掌的恐怕是大有人在。
確實,河內的公交僅覆蓋19%出行需求,禁摩令一出,百萬打工族通勤如何解決?這是個很大的市場,電動車將迎來一波迅猛增長。但中國電動車企若想在越南打開市場,一定不能忘了十幾年前摩托車進入越南的教訓。
大約在90年代末至2010年代中期,中國摩托車曾在越南市場取得非常顯著的成功。2002年,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的合計占有率逼近 80–90%。其中代表性品牌為力帆、宗申、隆鑫、嘉陵等。力帆是其中在越南起步最早、投入最多的中國品牌。宗申排名次之,其他品牌也都有一定占有率。
那是中國摩托車在越南最輝煌的年代。在此之前,越南摩托車市場為日系品牌占據,國產摩托車以低價切入,價格僅為本田等日系品牌的一半甚至更低。國產品牌通過靈活的渠道快速滲透。而當時越南家庭收入有限,對交通工具的需求極高,中國車正好填補了性價比的市場空白。
可是好景不長,輝煌僅僅持續了十來年光景,到2015年前后,中國摩托車的市場份額已從60%以上跌至不足10%。日系品牌卷土重來,其中本田成為絕對主力,占據了超過七成市場份額。然而中國摩托再也沒能重新發力,份額持續下跌,到2018年以后,已下降到不到 1%。
為什么中國摩托集體遭遇滑鐵盧?
今天再看已無比清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質量問題嚴重,導致口碑崩塌。
出口越南的摩托車,尤其是早期車型,很多產品使用劣質零件、粗糙制造,常出現發動機漏油,甚至剎車失靈、車架斷裂等問題。并且由于售后體系缺失,造成維修困難、配件難找,更沒有系統性的服務網點。長此以往,給越南消費者留下了中國車便宜沒好貨的印象。
另一方面,日系車份額失守后并未退縮,而是迅速反應。本田、雅馬哈等車企低價車型與中國車競爭,價格差距大幅縮小。日系車在越南本來就有耐用、省油、保值的口碑。當價格差距不再那么明顯,越南人更傾向于選擇日系摩托。
當然,日系車反擊后,國產摩托也沒有束手待斃。比如力帆,它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來挽回聲譽。比較知名的就有在河內舉辦“摩托飛躍紅河”大型活動,簽下越南球星黎玄德加盟力帆俱樂部等品牌營銷事件,以及率先在越南本地投資建廠等本地化布局。
可惜的是,這些舉措雖然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核心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總體未能成功扭轉市場局面。中國摩托品牌在越南市場的低迷一直延續到現在,日系品牌優勢難以撼動。
所以中國摩托車在越南的從巔峰到邊緣,是一個典型的以價格沖市場、因質量栽跟頭的案例。它告訴我們,在海外市場如果只靠低價、缺乏品牌和服務支撐,就算短期風光,也不能走得太遠。
那么現在有可能輪到電動車了,目前越南國內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是他們的國產品牌VinFast。中國產電動車與它相比,已經在供應鏈、成本控制、智能化等方面具備了優勢。但就算具備一些比較優勢,也要記住十幾年前的教訓,吃一塹長一智,不能再重蹈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