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34)
跨越世紀的百歲老人,國軍少將——鐘偉
鐘偉(1902-2003),字志達,廣東東莞人??h立虎門高等小學畢業。曾充任廣州大元帥府大本營衛士隊衛士。1924年初,與侯又生、邱士發等一批衛士隊衛士被錄用為黃埔軍校下級干部,同年5月被列入學員,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
畢業后,任軍校教導第一團學兵連(連長曹石泉)副排長,排長,先后參加了兩次東征。
1925年末,何應欽假借點驗為名,將移駐潮州的粵軍張和、余鷹揚兩旅繳械,其罪名是通敵有據。張、余兩旅各縮編為一團,與馮軼裴指揮的獨立團合編為獨立第二師,馮軼裴任師長,鐘偉調任獨立第二師第二團(團長涂思宗)第三營(營長廖子明,黃埔一期)第九連連長。
1926年2月,獨立第二師改番號為第十四師后,鐘偉在與陳炯明余部在興寧作戰中負傷。
傷愈后升任第三師第七團(團長涂思宗)第一營營長,隨軍參加了北伐戰爭。
1927年,任第九軍第三師第七團(團長王勁修,黃埔一期)中校團附,同年11月,在攻打安徽鳳陽的戰斗中,北伐軍受挫后撤,戰后追責,第三師撤換了大批軍官,鐘偉被認為在作戰中膽識俱差遭撤職,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路總指揮部(總指揮何應欽)上校參議。
1928年1月,何應欽委任鐘偉為津浦路保安隊隊長,將來預備擴充后,改鐘偉為保安司令。
同年7月,津浦路保安隊因被人告發平日橫行不法,勒索訛詐商旅,包庇販運煙土,蔣介石得知后大怒,命令憲兵第二團團長伍誠仁(黃埔一期)率一連前往保安隊繳械,鐘偉事先得知消息后怕擔責任,不敢多留乘機逃逸,后遭總司令部通緝。
此后幾年,鐘偉的行蹤沒找到文字記載,直到1933年11月,唐云山(黃埔一期)任旅長的獨立第三十三旅改編為第九十三師,鐘偉任第九十三師第五五五團團長,看來之前他一直委身于唐云山的部隊躲風頭。1934年,隨部參加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
1935年2月,第九十三師在尾隨追擊長征的紅軍時,于貴州境內烏江邊遭紅軍伏擊,傷亡慘重,師長唐云山于5月被撤職。接替唐云山的是剛剛從陸大畢業的甘麗初(黃埔一期),同年10月,鐘偉被免職,由甘麗初的廣西同鄉甘霸(黃埔二期)接任團長,鐘偉入中央軍校高教班第四期學習。
1936年,兩廣事變后,第九十三師調防西江,伺機入桂,并從一師三團擴編為一師兩旅四團制,同年8月,高教班畢業后,鐘偉任該師副旅長。
抗日戰爭爆發以后,1939年,追隨擔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的薛岳,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
1940年春夏,薛岳收容了一批廣東籍的流亡學生,無處安置。在第二次南岳最高級軍事會議上,提請在長沙興辦第九戰區軍事干部學校,培訓青年學生,補充所轄部隊下級軍官,沒有得到蔣介石的批準。后經當時任軍訓部長的白崇禧等人研究,認為從各淪陷區流亡集中到湖南的學生多,湖南青年學生志愿投筆從戎、抗日救亡者不少,卻苦于無路請纓,遂聯名提議,經蔣同意,繼"西南游干班"之后,在湖南長沙成立"軍事委員會軍訓部入伍生第二團",隸屬中央軍校系統,交由第九戰區代辦。謝聲溢(黃埔八期)為該團少將團長。鐘偉任該團第一營中校營長,后升為上校營長。
1942年8月,任湖南省防空司令部(司令賀執圭)少將參謀長。1943年,調任軍委會少將高參。
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入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
1947年,任國民政府國防部京潯段江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任國防部少將高參,1949年初,淮海戰役結束后,負責收容淮海戰役被打殘的廣東部隊第六十三軍(軍長陳章,淮海戰役中陣亡),后隨軍撤往海南,曾任海南防衛總司令部第六十三軍司令部高參。
1950年5月隨軍撤往臺灣。到臺后任"國防部"少將參議。1954年任陸軍總部少將高參。1958年退役,任"中國銀行"顧問。1964年任臺招商局顧問。晚年研究中外歷史及研習詩文,系嶺南詩社詩友,時有詩文在報刊上發表。
2003年病逝于臺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