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最值得探訪的古鎮當屬上里古鎮。這座始建于明清時期的川西水鄉,以"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獨特格局聞名,青石板路兩側的吊腳樓倒映在白馬河與黃茅溪中,宛如水墨長卷。相比商業化的平樂古鎮,上里保留著更純粹的農耕文明印記,韓家大院的雕花門楣、紅軍石刻標語與茶馬古道遺跡在此交織,堪稱雅安古鎮文化的活化石。
白馬河畔的清晨總飄著豆花香,那是百年老店"楊記豆腐"在石磨間流淌的鄉愁。店家遵循古法,用青城山泉水點鹵,做出的麻婆豆腐能嘗出花椒在舌尖跳舞的韻律。沿河行走,常遇見挎著竹籃的婦人,籃里裝著剛摘的雅筍——這種生長在蒙頂山云霧里的嫩筍,與古鎮特產的砂鍋雅魚同燉,便是《雅州府志》記載的"三月不知肉味"的至鮮。
韓家祠堂的戲臺仍在上演川劇折子戲,老藝人的高腔掠過天井里那株三百年的金桂,驚起檐角的風鈴。每逢端午,鎮民們會抬著竹扎的瘟神像巡游,孩童們追著隊伍撒雄黃酒,這是明代湖廣移民帶來的"送瘟船"習俗。更奇妙的是古戲臺下的地窖,藏著清代釀造的咂酒,用蘆稈吸飲時,能品出玉米與山泉在歲月里發酵出的琥珀光。
二仙橋頭的茶肆總坐著銀發老者,他們用長嘴銅壺續水的姿勢,與廊橋上"茶馬互市"的壁畫如出一轍。店家端來的蒙頂黃芽,茶葉在杯中舒展成雀舌狀,這是當年貢茶古道送往長安的珍品。若趕上農歷二月初八,能看見穿藍布衫的茶農扛著茶神吳理真像巡山,隊伍里飄著的茶歌混著采茶女的銀鈴笑聲,把整個古鎮釀成一杯春茶。
暮色染紅雙橋時,打更人敲著竹梆穿過七家巷,那節奏與紅軍長征時留下的石刻標語"赤化全川"形成奇妙的和鳴。古驛站改造成的書院里,孩子們正用雅安特有的金絲楠木鎮紙臨帖,墨香中隱約傳來茶馬古道的駝鈴聲。當燈籠依次亮起,古鎮便成了浮在時光長河上的烏篷船,載著千年來的煙火故事,緩緩駛向星河。
在探索雅安古鎮的旅途中,我們不僅收獲了歷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熏陶,更在這片寧靜祥和的土地上找到了身心的放松與健康。古鎮的清新空氣、純凈水源和綠色植被,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遠離都市喧囂、回歸自然懷抱的絕佳去處。在這里,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身體得到了恢復,健康與和諧的生活方式在這里得以體現。讓我們在雅安古鎮的懷抱中,繼續追尋健康與美好的生活。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