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17日電(記者熊翔鶴、張陽)土家吊腳樓上,一位披著紅紗的新娘,坐在閣樓一邊織著土家織錦,一邊和樓下的姊妹們唱著歌,畫面唯美動人……鄂西群山深處的天然溶洞里,光影變幻、座無虛席,一場大型民族歌舞秀正在上演。
這里是位于湖北恩施利川市的騰龍洞。每逢炎夏,洞外驕陽熾熱,洞內卻涼爽舒適,許多游客從世界各地趕來,進入這方“自帶空調”的避暑秘境,“躲清涼”的同時,也一享土家文化盛宴。
游客在湖北恩施利川市騰龍洞的洞口處乘坐熱氣球。新華社發(宋文攝)
騰龍洞全長59.8公里,洞口高72米、寬64米,20多輛卡車可并行而入,直升機也能在洞口自由盤旋。整個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層,石鐘乳、石筍、石花等姿態萬千。最震撼的是清江水流經洞口時猛跌30余米,沒入洞穴,形成了“臥龍吞江”的壯麗景觀。
地質奇觀之外,騰龍洞還是展示土家文化的天然舞臺。穿著御寒外套,進洞前行幾公里,方抵達《夷水麗川》歌舞秀演出地點,劇場終年恒溫12至18攝氏度,但持續變換的場景、精彩紛呈的演繹卻將現場“攪”得火熱。故事以古稱“夷水”的清江為脈絡,串聯了土家族歷史。
騰龍洞景區的演出《夷水麗川》。新華社發(鄭家裕攝)
“景區打造的這處原生態洞穴劇場,采用土家族非遺元素,融入升降舞臺、移動吊腳樓、水中龍船等現代化布景,使自然與人文、古老與現代在此交匯。”夷水麗川藝術團團長冉娟說,自2005年首演至今,演出場次近16000場,2024年第四次改版升級后,“舞臺更美,服飾更炫,本土元素更多,科技感更足,互動性更強”。
不只有劇場演出,景區還推出數字光影秀、非遺傳承人簽約駐演等文旅活動。今年五一假期,20余位非遺傳承人與騰龍洞景區正式簽約,成為常駐展演嘉賓,利川燈歌、肉連響、利川草編等非遺體驗項目也出現在了洞穴里。
截至7月10日,今年以來騰龍洞景區已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營收近7000萬元。騰龍洞景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依托非遺常駐展演,開發系列研學路線,讓游客從“短暫觀光”轉向“深度文化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