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來,印度方面對上合組織相關會議的態度一直不太積極。然而在今年,印方卻一改往日的冷漠態度,活躍了起來。
前段時間,印方就派出防長,參加了在我國青島舉行的上合防長會議。日前印方再次宣布,將派印度外長參加本月中旬在天津舉行的上合外長會議,屆時上合其他九國外長也齊聚中國參會。
(印度外長蘇杰生訪華)
對于印方來說,這一行程是非同尋常的。去年十月中印元首實現了五年來首次雙邊會晤,中印關系出現明顯緩和。如今印度外長來華,同樣是中印外長時隔五年會面。而中方這邊,也借著這個機會,給了蘇杰生一個特殊的待遇。
從我國外交部的公告來看,此次上合九國外長來華,只有印度外長是既參加峰會,同時也對中國進行訪問。
有消息稱,蘇杰生此行將同我國外長王毅舉行一場雙邊會談,屆時討論的議題不僅會聚焦在雙邊關系上,還會對稀土供應、印巴局勢以及恢復中印直航等展開探討。
對于印度而言,當下之所以選擇訪華,主要有兩點原因。
首先就是稀土供應問題,印方已經等不下去了。
在中方實施稀土出口管制后,印度方面就曾透露,其稀土儲備量嚴重不足。現階段,中國仍掌握著全世界九成以上的稀土加工產能,印度這邊汽車產業對中國稀土永磁體的依賴度極高。中方實施管制后,印度多家車企因原材料短缺面臨8月起全面停產的絕境。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蘇杰生此次來華,必定要通過外交渠道爭取穩定的稀土供應,若能和中方達成協議,印度不僅可以避免汽車制造業癱瘓,還能為其“印度制造”計劃爭取關鍵支撐。
此外,稀土問題的解決,也可能成為中印擴大礦產資源合作的突破口,未來逐步降低兩國的供應鏈風險。
其次,美方也給了印方極大的壓力,這個敏感時間點上訪華,能讓印度和美方的談判中,擁有更多的籌碼。
今年4月份,特朗普推出了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印度輸美產品征收最高26%的關稅,而印度對美出口中30%以上集中在紡織品、藥品等易受沖擊的領域。印度此前試圖通過與美國談判降低關稅,但特朗普政府在農業、乳制品等核心議題上寸步不讓。
(印度汽車制造需要稀土)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就急需通過深化對華合作來對沖風險:一方面,中國作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可擴大對印農產品、藥品的進口,彌補美國市場萎縮的損失;另一方面,印度或可借鑒中國應對美國關稅的經驗,例如通過產業鏈分工,將部分對美出口產品的組裝環節轉移至中國來規避高額關稅。此外,中印若能在關稅政策上達成默契,同步調整部分商品稅率,將增強兩國在全球貿易談判中的議價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今年5月份印巴沖突結束后,印度的國際吸引力明顯有所下降,國際社會清楚地看到了印方軍事實力的真實狀況。而在此之際巴基斯坦陸軍、空軍參謀長接連訪問美國,也讓印方在戰略上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所以通過訪華展現與中國的溝通意愿,既能向美國傳遞“印度有其他外交選項”的信號,避免在美印互動中陷入被動,也能借助中國的影響力提升自身在區域博弈中的權重,間接平衡巴基斯坦帶來的戰略壓力。
從過去一段時間印方的表現來看,中印關系雖然處在改善的軌道上,但是兩國在過去半年里在溝通的直航、互派記者和人員往來等問題上,均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而這也說明,印度在對華政策上還是較為搖擺的。
反之,站在中方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推動的就是中印關系重回正軌,防止印方在上合組織中再出岔子。
對中方而言,上合組織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地區安全問題,更在于構建“不依附于西方的自主合作網絡”,通過上合推動的能源管道項目、跨境鐵路、反恐情報共享機制等,既能對沖美國“印太戰略”的分裂性,也能強化亞洲內部的經濟循環。
而若印度持續在其中制造障礙,將直接削弱上合的行動力,進而影響中方通過多邊機制塑造地區秩序的戰略布局。
(特朗普給了莫迪一定的壓力)
所以推動中印關系重回正軌,與防止印度在上合“出岔子”,本質是“先雙邊后多邊”的遞進關系,只有雙邊分歧得到管控,印度才可能在多邊場合展現合作意愿。
總之,中方的戰略邏輯非常清晰,一邊通過修復中印雙邊關系,為解決邊境、經濟等具體問題創造條件;另一邊又以雙邊互信為基礎,引導印度在上合組織中回歸“建設性角色”,確保這一多邊機制能有效服務于地區穩定與發展。這既是對大國相處之道的實踐,也是對多邊主義優先理念的捍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