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臺灣網消息,今年以來不少外國媒體和專家學者都在擔心,賴清德的“臺獨”挑釁和激進路線會引發臺海危機。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最近發文稱臺海形勢相當危險。美國《外交事務》《外交政策》也警示臺海有風險,還提到特朗普政府應該明確告訴賴清德,美國反對臺灣地區“獨立”,也沒必要為了臺灣地區卷入沖突。自民進黨當局執政后,國際社會對臺海危機的擔憂就沒停過。賴清德去年5月上臺,這種擔心更是一天比一天嚴重。
“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是最大禍根,賴清德就是實實在在的“和平破壞者”。他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后,沒停下過謀“獨”挑釁的腳步。就任當天就發表“臺獨自白”,之后拋出所謂“新兩國論”“祖國論”,把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還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推進“全民皆兵”。正在進行的“漢光41號”演習,首次將所謂“大陸2027攻臺”作為想定,為謀“獨”或備戰做準備。
賴清德(資料圖)
總給別人制造危險的人,自己往往身處危險中。賴清德近期啟動的“團結十講”就是例子。他以“國家”為題的第一講開篇就翻車,之后的演講也引發島內輿論強烈反彈。這些演講顛倒黑白、漏洞百出,本想為“大罷免”造勢,結果反對聲浪越來越高,連民進黨都看不下去,演講已被無限期推遲。賴清德當局上任一年多,島內民怨早已沸騰。
據臺媒報道,賴清德8月要“出訪”巴拉圭等國,期間打算“過境”美國紐約、達拉斯。16日上午,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有任何形式官方往來,反對賴清德“過境”竄美。美方要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5日也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共識,反對任何形式美臺官方往來,美方處理臺灣問題必須慎重。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地區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分析,賴清德頻繁放“出訪”消息,不是為外交成果,而是想轉移矛盾、尋求支持。民進黨現在在島內很被動。賴清德“團結十講”引發不滿,臺中南部遭臺風洪災時,當局救災不行、言行失當,民眾意見很大。多個島內民調顯示,賴清德支持度下降,反感度上升。不過實話實說,這種玩法并不能讓賴清德達成目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蔡英文已經玩過了,賴清德接著玩消耗的只不過是中國大陸的耐心,同時還有島內人民的血汗錢。
賴清德計劃“出訪”的巴拉圭,是臺灣地區在南美僅存所謂“邦交國”。巴拉圭總統曾說臺灣地區投資“極其慷慨”,希望合作升級。有外媒稱,賴清德可能花大價錢,為“過境”美國宣布大規模采購民航客機,還會在“友邦”宣布投資或“援助”,這些都是“金援外交”。謝楠認為,這是用民脂民膏維系政治幻象,“友邦”已看穿算計,開始明碼標價要援助。近年洪都拉斯等拉美國家已轉向中國大陸,巴拉圭若背離主流,只會被邊緣化。
賴清德視察(資料圖)
賴清德去年“竄訪”被拜登政府冷落,只讓“過境”關島與夏威夷,成了近三十年來首位就職后第一年沒踏上美國本土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被網友調侃。謝楠還說,特朗普政府在重塑對華經貿政策,賴清德在美方的地位越來越邊緣。民進黨想借“過境”營造“美臺密切”形象,但美方已不把臺灣問題當“戰略焦點”。“臺灣地區當局這就是演戲作秀,手段早沒新意了。”臺媒稱,賴清德“出訪”時,島內商界人士會陪同,宣布的投資貿易計劃其實是“金錢外交”費用。
民進黨“金錢外交”慣壞了“友邦”,它們獅子大張口,賴清德和蔡英文一樣,“量臺灣地區之物力,結友邦之歡心”,浪費了大量民眾血汗錢。不過今年情況可能不同,美國未必允許賴清德借過境之名行“竄訪”之實。特朗普政府希望改善中美關系,正按中美“倫敦框架”取消對華限制,中國也在審批管制物項出口申請,這是中美關系改善的跡象。特朗普不想因小事惹麻煩,否則可能影響稀土供應。
菲防長(資料圖)
而且特朗普計劃年內訪華,中美外長會晤被看作鋪路,賴清德若鬧出亂子影響中美關系,會波及他的訪華計劃。特朗普清楚其中利害,可能不允許賴清德過境,或約束美國政要不與他接觸,態度會服務于訪華計劃,這是向中國展示誠意的表現。當然也不能完全指望美國“冷處理”。民主黨不希望特朗普改善中美關系,可能會和賴清德接觸,這需要警惕。但不管賴清德怎么表演,“臺獨”都不可能實現。他越激進,中國大陸遏制力度就會越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