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心鄉建之“植此青綠·繪助農興”志愿服務隊挺進甘肅民勤生態前線
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號召,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藝心鄉建之“植此青綠·繪助農興”志愿服務隊33名成員,跨越1700余公里,前往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抵達當晚,團隊不顧旅途勞頓,立即投入工作部署,標志著為期16天的專項生態志愿服務行動正式啟動。
7月6日晚9時許,服務隊抵達地處巴丹吉林與騰格里兩大沙漠前沿的蔡旗鎮。簡單的休整用餐后,團隊成員迅速集結。當夜,一輪西北特有的皎潔明月高懸,清輝遍灑。基于前期溝通和村鎮實際需求,團隊和當地村委會當場明確了未來工作重心,服務隊分組進駐野潴灣村、金家莊村、蔡旗村三個村落,以規范民風民俗主題墻繪為核心載體,將藝術專業力量注入當地鄉村振興實踐。清冷的月光映照著隊員們專注的臉龐和眼中躍動的熱情,工作框架在高效的討論中迅速成型。
圖為列車沿途場景徐愿供圖
漫長的旅途本身,成為服務隊深刻理解此行意義的生動課堂。隊員們透過車窗,親眼見證了從濕潤富饒的江漢平原到干旱貧瘠的西北戈壁的劇烈景觀轉變——蔥郁的山林溪流被裸露的礫石、連綿的沙丘以及在風沙中頑強掙扎的稀疏植被所取代,強烈的視覺對比讓“生態脆弱性”和“守護綠洲”的緊迫性深深烙印在每位隊員心中。
“窗外的荒涼景象不是終點,恰恰是我們行動的起點,”一位隊員在抵達后分享感受時堅定表示,“這堂深刻的‘生態現實課’,更堅定了我們運用專業所學,為這片土地增添‘青綠’的決心。”
全體33名隊員借著明亮的月色,迅速完成分組集結,分別乘車奔赴各自駐點村——野潴灣村、金家莊村、蔡旗村。抵達村落駐地已近深夜,但隊員們精神飽滿,立刻投入安頓與準備工作。在臨時安排的宿舍或村部房間內,各組隊員迅速整理沉甸甸的畫材畫具,將沿途拍攝的沙丘地貌、頑強生長的耐旱植物照片精心整理,作為后續創作的重要素材庫。星夜下的奔赴與準備,彰顯了團隊爭分奪秒、力求實效的行動力。
圖為列車沿途場景徐愿供圖
服務隊充分發揮藝術學院專業優勢,在蔡旗鎮選定村落的關鍵墻面上精心創作, 這些墻繪是對當地干部群眾數十年如一日與風沙抗爭、建設家園的堅韌奮斗精神的視覺頌歌;同時,墻繪也將努力描繪文明民風民俗、生態改善帶來的鄉村新貌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
目前,各駐村小組已全面啟動前期工作,實地勘察選定適宜墻面、細致測量記錄墻體狀況、并同步展開草圖設計與墻面繪畫。每一幅在墻面上誕生的畫作,都凝結著隊員們對這片土地的細致觀察、深刻理解與深情祝福。
從長江之濱到風沙前線,藝心鄉建之“植此青綠·繪助農興”志愿服務隊的千里征程,是新時代青年學子響應國家戰略、勇擔時代使命的生動寫照。選擇民勤蔡旗鎮這片生態治理的前沿陣地,就是將青春汗水揮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誓言以畫筆為犁,以色彩為種,在民勤這片承載著生態安全重任的土地上,用心用情用力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屬于青春的藝術力量。(本稿件圖文均由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提供)
編輯:李玉紅 審校:李筱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