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前不久,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日本外相巖屋毅進行了雙邊會談。5天后,日本防衛省于7月15日正式通過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開篇就將中國定義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這場看似“有來有往”的外交互動,實則暴露了中日關系的深層矛盾。
石破茂(資料圖)
會談時,王毅明確提到,中日互為重要近鄰,關系意義遠超雙邊,希望日方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共同構建建設性、穩定的雙邊關系。巖屋毅雖回應“愿加強溝通”,但未正面回應歷史、臺灣等核心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僅隔5天,日本《防衛白皮書》就把會談中未明說的“擔憂”全盤托出。這份文件聲稱,中國“積極的軍事活動”對日本安全構成“嚴重影響”,中俄軍事合作是“嚴重安保隱患”,甚至將中國在南海的常態化巡邏、臺海的軍事演練,都描述成“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戰略挑戰”。這些指控聽起來“振振有詞”,實則漏洞百出。
先看南海。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有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海警船在相關海域的活動,本質是維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正當行為。日本不是南海域內國家,卻頻繁與美菲勾連,派軍艦飛機抵近偵察,才是破壞地區穩定的源頭。白皮書里提到的“中國軍機接近日本自衛隊飛機”,經中方核實,是日方偵察機頻繁抵近中國沿海,甚至進入防空識別區。這種情況下,中方海空力量依法跟蹤監視,完全屬于主權范圍內的防御性舉措。
石破茂(資料圖)
再看臺海。臺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防衛白皮書》卻公開炒作,這種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不僅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明確規定,更暴露了日方對歷史問題的輕慢。
至于軍事擴張,《防衛白皮書》透露,日本計劃在2025年度部署升級版12式陸基反艦導彈,為海上自衛隊艦艇加裝美制“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功能。這些武器系統射程遠、針對性強,明顯超出“防御”范疇。更諷刺的是,日本一面渲染“中國威脅”,一面大幅增加防衛預算,2025財年防衛費較前一年增長15%,這種“只許州官放火”的做法,實在難以讓人信服其“和平意圖”。
中方對這一切看得很清楚。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白皮書發布當天就明確表示,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抱持錯誤對華認知,無理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此前也強調,中方敦促日方深刻反省歷史,在軍事安全領域謹言慎行,多做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的事。問題是,日方真的意識不到這些矛盾嗎?
石破茂(資料圖)
從歷史看,日本在二戰期間侵略亞洲多國,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受害國帶來深重災難。戰后,日本通過《和平憲法》約束軍事擴張,承諾“專守防衛”。但近年來,日本不斷突破“和平憲法”限制,借“自由開放的印太”之名,加強與美西方軍事同盟,實質是將自身綁上大國博弈的戰車。這種做法,既對不起歷史,也對不起亞洲鄰國。
從現實看,中日經濟相互依存度極高。中國連續多年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如果日方一味在安全領域制造對立,只會損害自身經濟利益。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區域防御能力已形成有效威懾。近年來,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海空力量、導彈部隊等已具備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任何試圖挑戰中國核心利益的行徑,都將遭到堅決反制。
歷史已經證明,對抗沒有出路,對話才能共贏。中日作為亞洲重要國家,本應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推動經濟合作。但日方若繼續執迷于冷戰思維,在歷史、臺灣等問題上觸碰中方紅線,最終只會自食其果。
畢竟,一個穩定的中日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地區和世界的共同期待。日方該明白,真正的“安全”,從來不是靠制造敵人得來的,而是靠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