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三名高考學生未填報清華、北大志愿,老師在群聊中發表不當言論表達不滿。事后,涉事老師在學校作出檢討,向學生和家長致歉。最終,三名學生已按個人意愿完成志愿填報。
此事雖已畫上句號,思考卻不應止步。已有不少年頭了,每逢高招季,一些中學的“清北率”都會成為話題,或網絡熱炒,或竊竊私語。雖然禁令之下,各地不再宣傳“高考狀元”“名校喜報”,但社會上對“清北率”的追捧熱度不減。有的縣城里,連出租車司機都能精準報出當地高中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
在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中,雖然分數、升學率、包括清北在內的名校錄取率不能公開“登堂入室”,但一些地方的所謂“重點高中”圍繞這些卻一直在“暗中較勁”。有的學校,為沖刺“清北率”,將骨干教師等重點教學力量向少數“尖子生”傾斜,有的學校為提高“清北”考取率,提供高額獎金吸引高分考生復讀。對教師而言,所教班級能否出現“清北生”,可能直接決定其能否領取專項獎金、職稱職務晉升、在下一屆“尖子班”任教等待遇。這種評價機制,極易加劇教師和學生的焦慮和“內卷”,一旦出現“學生能上‘清北’卻放棄”等情況,教師難免心態破防。
“以清北論英雄”反映出教育評價的極端狹隘。若讓有多少學生考上“清北”成為學校聲譽所系、老師能力證明,容易滋生一系列畸形現象,讓基礎教育難以擺脫“應試”魔咒,讓黨和政府為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公平作出的一系列部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能真正落地,與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背道而馳,破壞基礎教育生態。
不僅如此,“以清北論英雄”也在破壞我們的高等教育生態。清華、北大固然是翹楚,但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高等教育應該是一個豐富多元的體系,需要一大批各具特色、各擅優長的優秀高校,群峰競秀為國培育英才。
必須指出,“以清北論英雄”并不是從來就有的現象。從前,熱愛天文的學生首選是南京大學,有志于新聞的學生首選是復旦、人大,有志于航空航天的學生首選北航,有志于醫學的首選協和,等等。這才是健康的教育生態。可見,“以清北論英雄”,不符合國家發展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要樹立理性多元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同時,要在全社會樹立“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為“以清北論英雄”降溫,營造尊重多元發展的社會氛圍。當務之急,要堅決叫停各種圍繞“清北率”所設置或變相設置的“利益掛鉤”,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李勁峰 黃浩然)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