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競爭如此激烈,但不少名校提前批依然沒有錄滿。令人詫異的是,北大在該批次仍有不少剩余名額,這不符合通常大家對頂尖學府“一票難求”的印象。
像北大在云南已經開啟了第二輪征集志愿,專業是印地語。
北大的朝鮮語專業在陜西沒招滿,只好進行征集志愿,網友開玩笑說其“淪落”了。
還有北大朝鮮語專業在廣東歷史組也有征集志愿,阿拉伯語專業在廣東物理組有缺額。
還有江蘇歷史組,對于北大印地語專業也似乎有所冷落。
等等。
北大真的“淪落”到需要通過征集志愿來招生了,這或許透露出一些信號。
首先,考生更傾向于選擇心儀的專業。
考生對專業的選擇可能更加理性謹慎了,如果提前批的專業不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就有可能把目光投向其他排名稍微靠后的高校,而去選擇他們更感興趣的專業。
有些高分考生可能更傾向于在普通批次沖擊北大的熱門專業,而不會輕易在提前批“浪費”一個讀其他專業的機會。
前段時間有件事上了熱點新聞,某學校高三老師希望學校填報清北這樣的名校,但學生更看重專業,于是被老師在群里怒斥,老師說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憑一已之好”。這說明不少學生淡化了名校情結,他們開始把專業和興趣以及就業聯系在一起,他們寧愿放棄頂尖名校的特定批次,也要爭取心儀專業的機會。
其次,說明有些專業的就業面比較狹窄。
北大遇冷的專業主要是小語種。一方面學生對小語種比較陌生,感覺一切要從頭開始比較難,對于完全未知的東西,大家往往會保持警惕性;另一方面,可能大家覺得小語種就業面比較窄,與其四年后為難,不如現在就不放棄。
不過,北大的小語種專業,相比較其他高校的小語種專業還是有優勢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北大小語種專業可以參加外交部遴選,和北外、國關、外交學院一樣,畢竟北京高校是有地點優勢的。
其實,還是有不少學生在專業和名校之間選擇時,更傾向于讀名校的。
所以,這也給部分考生帶來了“撿漏”機會,對那些分數略低于北大普通批次投檔線的考生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要是能通過通過征集志愿進入北大學習,他們愿意在專業上做出讓步。
這不,當北大在江蘇進行征集志愿之后,很快這個名額就被搶了。
一個662分的考生,通過征集志愿如愿被北大錄取。662分不低,但對于這位考生來說,考上北大也可能算是“撿漏”了。
在填報志愿時,很多學生會有保學校還是保專業的問題,慎重選擇當時無可厚非,只是一旦選擇了,就要相信自己,并爭取學好。
大家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