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特朗普此前就中美關系進行了表態,他說中美關系最近有所改善。中方對此表示,關于中美關系,中方一貫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看待和處理中美關系。
而在這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能源峰會上稱,未來跟中國打交道將以“非常友好”的方式競爭。這4個字看似普通,卻藏著中美關系走向的關鍵線索。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這番話,和以往的強硬姿態反差不小。過去幾年,他從加征關稅到威脅“脫鉤”,從炒作臺海到限制科技合作,幾乎把“對抗”二字刻進了對華政策里。但最近幾個月,情況變了——他先是暫緩關稅戰,接著又密集釋放“善意”,甚至計劃年內訪華。這次公開提“友善競爭”,算是把這種轉變挑明了。
美國為啥突然換策略?看看他們最近的處境就明白。2025年上半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沒撈到半點好處——中國對等反制后,美國企業成本飆升,消費者錢包縮水,連超市里的日用品都漲了價。更頭疼的是,之前強行限制高端芯片出口,結果中國芯片產業反而加速突破,現在連部分美國企業都得找中國買零部件。
要是真鬧到“全面脫鉤”,美國企業每年至少損失200億美元利潤,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特朗普嘴上說“不讓中國超越”,心里清楚得很: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能隨便拿捏的對手了。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的態度轉變,還有更深層的算計。過去幾年,他們拉著盟友搞“小圈子”,在科技、能源、供應鏈上四處設限,結果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歐洲嫌美國搶市場,東盟怕被當棋子,連中東國家都不肯跟著美國制裁中國。這種情況下,美國再硬撐“對抗”,只會讓自己更孤立。
特朗普說的“友善競爭”,說白了就是換個打法:該合作的地方合作,該競爭的地方競爭,別把關系搞崩了。但這里頭的“水分”也不少。比如他一邊說“友善”,一邊還在推動對14國的關稅威脅;嘴上夸中國“公平”,轉頭就限制中國公民買農田。這種“兩面派”做派,其實暴露了美國的矛盾——既想從中國賺好處,又怕被中國追上;既想維持霸權,又沒能力壓著中國低頭。
中方怎么看這事兒?最近幾次記者會,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都提到“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個原則。看著簡單,實則劃清了底線: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要合作可以,得平等商量;想打壓?門兒都沒有。
未來三年,中美關系大概會這么處:該競爭的地方,比如高科技、新能源,雙方肯定還會較勁,但不會掀桌子;該合作的地方,比如氣候、禁毒、公共衛生,可能多多少少會有點進展,但別指望美國真心實意幫忙;最關鍵的是,誰也別想把對方壓垮——美國明白,真鬧僵了對誰都沒好處;中國也清楚,發展才是硬道理,跟美國較勁不如把自己做強。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說的“友善方式”,說到底是美國無奈之下的選擇。但對中國來說,不管美國怎么變,自己的路得自己走。與其盯著美國的表態打嘴仗,不如把精力放在科技攻關、產業升級、民生改善上——這才是應對一切變化的底氣。
說到底,中美關系的走向,從來不是靠某個人的一句話決定的。特朗普的“方針”也好,“友善競爭”也罷,不過是美國調整策略的注腳。真正的變量,在中國手里——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發展得更快了,跟誰打交道都有底氣;我們堅持原則不動搖,守住底線不妥協,誰也別想占我們的便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