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校招生錄取季
是詐騙分子伺機作案的“高發期”
現提醒考生和家長
識別各類騙局
筑牢反詐防線
詳情如下
錄取防詐
每年高校招生錄取季,是詐騙分子伺機作案的“高發期”。在此期間,詐騙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長對錄取結果的急切心理,精心設計并布下各類詐騙陷阱,伺機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為幫助廣大考生和家長提高防范意識,現提醒考生和家長識別各類騙局,筑牢反詐防線。
當前,我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正依規有序開展。近期,部分考生反映有高校電話聯系,詢問是否愿意就讀學校等。此類來電是真是假?考生對其真實性難以辨別。別擔心,今天我們就來幫大家劃重點,分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甚至是詐騙。
這些聯系屬于正常溝通,可放心
錄取期間,有些高校因錄取需要聯系考生,可能會征求考生就讀意愿。具體來說,為提高考生的報到率,不浪費學校的招生計劃部分,部分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可能會在錄取階段通過電話聯系考生,就錄取相關事宜進行溝通,征求考生是否就讀該校的意愿,并讓考生予以確認。在此提醒考生,大家在確認是否就讀意愿時一定要慎重,因為一旦放棄就讀,只能參加同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錄取。
此外,考生也需掌握辨別來電真實性的方法,確認是否為自己填報的高校所撥打。比如:可登錄志愿填報系統,查詢所報院校專業組的調檔線,判斷自己是否達到該高校的調檔要求(若未達線卻接到“錄取相關電話”,需提高警惕);可主動詢問對方“我填報學校的第一專業志愿、第二專業志愿等分別是什么”,以此驗證對方是否為學校招辦工作人員。
需要特別提醒各位考生的是,正規招生錄取不會產生任何附加費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證金、錄取費、指標費的,一律不能相信,一旦涉及,均為詐騙。
這些聯系務必警惕,謹防詐騙
當然,一些不法分子也常在錄取期間以電話聯系等方式實施詐騙,若遇到以下情況,務必提高警惕。
第一種是“談錢”。冒充高校招辦工作人員,以“錄取資格審核”“保證金”“學費預交”“贊助費”“報名費”等名義要求轉賬匯款的,均為詐騙。
相關案例:2024年8月29日,九江修水縣的金女士報警稱被某大學招生辦劉主任詐騙11萬余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劉某天曾就職于江西某大學自考招生辦,2018年離職后,他冒充招生辦主任,分四次收取“報名”費用25500元,后又謊稱升職,以提升學歷更便捷高效為由,讓金女士一次性繳納學費 90000元。2024年8月,金女士親友發現查不到畢業證,劉某天則推諉后失聯。10月6日,劉某天在河南被抓獲。
第二種是“夸海口”。以所謂的高校招辦工作人員的身份,聲稱“花錢就可修改志愿”“花錢就能爭取補錄名額”“花錢就能保錄取”的,均為詐騙。
相關案例:2024年,市民黃某接到一名自稱北京某大學招生辦負責人的電話,對方以“內部名額”“花錢就能保錄取”為誘餌,承諾可以確保其兒子順利進入本科學習,甚至實現本碩博連讀,但須立即支付 58000元報名費。黃某去銀行辦理大額轉賬業務時,因一系列反常舉動被網點工作人員察覺,后在民警和工作人員勸解下,放棄轉賬念頭。
第三種是“加微信、點鏈接”。冒充高校招生辦工作人員,以“核對錄取信息”“預交學費”“領取助學金”等名義,要求考生或家長添加指定微信好友,或點擊附帶的“官方鏈接”進行操作。這些微信往往是騙子的私人賬號,鏈接則可能是釣魚網站(用于竊取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
相關案例: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審結的一起詐騙案件中,被告人周某通過偽造微信聊天記錄以及教育部招生審批表等文件,制造學生將被浙江大學錄取的假象,騙取家長134萬余元。在行騙過程中,為打消家長的疑慮,周某申請了一個新的微信賬號,將昵稱設為“浙大哥”,頭像設為浙大校徽,自導自演,將自己與“浙大哥”的聊天記錄截圖發給家長。
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如果對接到的電話存疑,可以先行掛斷,通過高校官網查到學校招生辦公室官方電話回撥核實。如考生和家長發現招生錄取的詐騙行為,可撥打我省高考錄取監督舉報電話028-89130091。
來源:四川省教育考試院
編輯:楊雪
責編:毛莉泓
校對:馬儷伲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