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雙方就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這是魯比奧就任國務卿后,王毅與他首次舉行面對面的會晤,標志著中美“外交軌道”的高層溝通取得新進展。在持續約一小時的會晤中,王毅全面闡述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強調雙方應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王毅表示,希望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目標制定對華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雙方就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圖/視覺中國
在多邊場合舉辦雙邊會見,是國際習慣做法。中美雙方一致認為,此次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同意加強外交渠道及各領域各層級溝通對話,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時,探索擴大合作領域。魯比奧表示,他與中方進行了“非常有建設性、積極的會晤”。
特朗普再次執政以來,美方延續對華所謂“大國競爭”戰略,并在經貿領域對中方采取一系列施壓舉措。在中方有力反制之下,特朗普政府展現出緩和緊張關系的姿態,中美政策團隊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磋商,兩國之間的“經貿軌道”溝通有序展開。王毅和魯比奧在馬來西亞的這場會晤,體現了中美“外交軌道”互動的積極進展。概要而言,以下幾個“看點”值得關注。
第一,外長溝通或是中美元首外交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近一個時期多次表達與中方加強互動的意愿。6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特朗普總統通電話。特朗普表示十分尊重習近平主席,美中關系十分重要。習近平歡迎特朗普再次訪華,特朗普表示誠摯感謝。7月8日,特朗普表示,中國在對美貿易協議中“非常公平”,自己與中方保持著良好關系。
第二,中美雙方重新審視“接觸”的重要性。近年來,一些美國戰略界人士散播“接觸無用論”,貶低中美通過外交溝通管理兩國關系的效用。出身佛羅里達州的魯比奧是古巴裔移民之子,被認為是特朗普政府中的鷹派,他在擔任國會參議員期間不乏對華示強的言行。5月初,特朗普對外交政策團隊進行調整,華爾茲轉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擔任國務卿的魯比奧同時代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作為特朗普的“重臣”,魯比奧要把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真正變成具體的政策和實際的行動,顯然離不開與中方加強接觸。吉隆坡會晤有助于增進雙方對彼此政策立場、原則和關切的認知,也是管控分歧的必需之舉。
第三,“合作”在中美關系敘事中得以凸顯。中方一貫認為,中美應當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為根本遵循,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探討辦成更多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和好事。然而,在戰略競爭思維的主導下,美方一些人士對華猜忌防備頗深,不愿談甚至不敢談中美“合作”。正如王毅所言,從歷史演進和人類整體的視角看,中美兩個大國確實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也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既然要會晤,就要認真嚴肅地談,就要本著對兩國人民、對世界、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坦誠交流。
此次中美外長在吉隆坡的會晤,為兩國外交團隊下一步的交往鋪設了道路。《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魯比奧在會談中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中美之間存在實現某種戰略穩定的機會,而且可能在某些領域展開合作,從而更好地建立互信。6月12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國會作證時表示,美國和中國的目標是互補的,“只有真誠合作,中美兩國才能實現大而美的再平衡,使全球貿易走上更可持續的道路”。
無疑,中美關系未來之路并不平坦,雙方在經貿領域的磋商談判仍在進行,在外交領域存在一系列難以化解的分歧。但兩國外長會晤表明,雙方都意識到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確保中美兩艘巨輪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是兩國人民之福,也為世界所盼。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發于2025.7.21總第1196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中美推進“外交軌道”高層溝通
作者:趙明昊
編輯:徐方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