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到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不到兩天時間內,連續宣布與日本、菲律賓和印尼三國分別達成新的雙邊貿易協議。
這三份協議涵蓋關稅、市場開放、投資回報、技術標準等多個領域。
基本都是以美方利益為核心推進。
沒有打仗、沒有制裁,就通過談判桌,美國拿下了大量經濟籌碼。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政治也因為協議而迅速發酵。
是什么樣的協議能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先來看看日美協議的內容。
特朗普稱與日本達成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雙邊貿易協議。
根據他在社交平臺發布的信息,日本將在未來幾年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
這筆投資主要投向制造、高科技和物流,美國將拿走九成利潤。
日本還同意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和汽車等市場,對部分美國產品征收15%的關稅。
第二份協議由美國與菲律賓達成。
原本美方擬對菲商品征收最高25%關稅,8月起生效。
但22日雙方會談后改為19%,美國產品則幾乎全部免稅進入菲律賓市場。
協議細節未公布,菲方僅稱有利雙邊關系。
目前菲律賓每年對美出口約140億美元,主要為電子、服裝和農漁品。
印尼是第三個簽約國。
根據白宮23日聲明,美國將對印尼商品征收19%關稅,印尼則開放市場,取消對美國出口商品的裝運檢驗、撤銷數字稅,承認美方汽車標準,并放寬關鍵礦產出口。
印尼貿易部回應稱,協議有助于穩定出口和美方關系,印尼總統暫未表態。
三份協議中,只有日本出現明顯后果。
7月20日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和公明黨失去多數,出現眾參兩院雙失守。
協議公布后,黨內批評石破茂對外交讓步聲音迅速升溫。
有資深議員公開表示必須有人負責。
多家日媒認為,這份協議讓利太多,缺乏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加劇黨內不滿。
石破當天未否認辭職傳聞,僅回應“將視情況判斷”。
當晚多家媒體同步報道他將在8月下臺,任期提前結束。
從4月起,特朗普政府已與越南、菲律賓、印尼、日本先后達成初步協議。
美方態度明確:簽約就維持通道,不簽就加征關稅,稅率最高達50%。
談判最后期限定在8月1日,目前歐盟、韓國、加拿大等仍在磋商中。
白宮表示,若屆時仍無回應,將直接啟動關稅措施。
截至目前,三份協議的完整文本尚未公開,主要信息來自美方披露。
條款細節是否對等,各國是否留有附加條件,仍未明朗。
但結果已經出現:美方獲取了市場、利潤和標準控制權,三國作出實質性讓步,日本政局更因此發生變化。
接下來,外界關注焦點將集中在歐洲、韓國是否跟進,以及特朗普是否繼續擴大戰線。
文/編輯:千尋小百科
中國新聞網:2025-07-23《特朗普稱美日達成貿易協議》
央視新聞:2025-07-23《“美日達成貿易協議”后 石破茂首度回應自身去留問題》
新浪財經:2025-07-23《特朗普19%關稅拿下菲律賓,印尼對美貿易協議細節曝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