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槍易躲,但暗箭難防,中美第三輪談判在即,美方開始動手了。
據美國媒體消息,美國財政部長在22號接受采訪時透露,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將在下周一、周二舉行,地點定在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對于這場貿易談判,中方并沒有表現的非常積極,反觀美國,已經開始有意識的為這場即將到來的談判做政策和輿論上的鋪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關于中國購買石油的這件事。
據了解,就在美國財長宣布新一輪會談的時間和地點前一天,他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臺采訪時表示,在新一輪談判中,美國可能會和中國討論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這件事。
這并非美國特朗普政府第一次拿這件事情來要挾中國。
往前再翻一個星期左右,北約秘書長呂特訪問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了這位頗具爭議的人物,為什么說他有爭議,是因為前段時間,這位秘書長稱特朗普為“爸爸”的事情在網上走紅,輿論發酵后,這位秘書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只能說,歐洲政界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或許是特朗普太給面子,又或者是借題發揮,就在特朗普和北約秘書長聊到烏克蘭局勢時,特朗普對普京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聲稱,如果普京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更加嚴厲的經濟制裁,然后,特朗普又提出,將對所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對這些國家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100%的關稅。
放眼全世界,現在還在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只剩中國、印度等國,美國此舉究竟是針對誰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財長意圖將中國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這件事加入兩國貿易談判議程,必定是特朗普所謂“二級制裁”政策的后招。
美國政府此舉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將俄烏沖突的部分因果轉嫁到中國頭上,并以此為籌碼,逼迫中國在中美貿易議程上做出讓步,說白了就是無中生有、借刀殺人。當下距離特朗普所說的50天停火還剩41天。面對美方強行編造新籌碼行為,中方的耐心已經快耗盡。
中國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屬于正常的貿易行為,和俄烏沖突毫無關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伊朗的所謂石油禁運制裁,本就是建立在霸權之上的行為。說到底,咱們想買誰家的石油、誰家的天然氣,那是咱們的自由,你美國拉幫結派搞制裁,小國害怕是應該的,但咱們中國可不怕。就像外交部的回應那樣:“中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響”。
說實話,如果美國真的把中國購買俄羅斯、伊朗石油這件事,拿到中美貿易談判桌上來說事,結果肯定是自找難看,說不定整個談判,甚至之前達成的所有共識,都會因為這件事情崩盤。
要知道,中美貿易談判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是中美貿易,現在美國不僅準備讓單純的貿易談判摻雜地緣政治,還準備借此逼迫中國改變在烏克蘭危機中的立場,你說咱們會答應嗎?當然不會!大不了不談了,你美國想加稅就加,加100%不夠就加200%,說實話,關稅這種東西,加到100%以上就已經不具備什么實際意義了,純粹就是比雙方誰的牌更多。別的不說,我們一張稀土牌就夠美國喝一壺,前陣子掐斷了西方的稀土供應,美國立馬乖乖的來談判,至少在美西方稀土產業鏈成熟之前,美國都別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