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學校的樹,在風中沙沙作響。每一片葉子都在低語:這里的故事,關于根、關于光、關于火,也關于一個永遠年輕的靈魂。
文丨董慧慧
編輯丨當代教育家編輯部
本文字數3052,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晨霧未散,運河的水汽裹著瑯瑯書聲,從聊城市東昌府區英特學校的圍墻內飄出。
光岳樓的檐角挑破朝霞時,孩子們已列隊站在操場上,胸前的“習慣小達人”徽章閃著細碎的光。
他們挺直腰板,像一株株新栽的樹苗,根須深深扎進泥土,枝葉卻朝著天空舒展。
這所學校的樹,每一棵都有名字。
有的叫“傾聽”,有的叫“表達”,有的叫“合作”——那是用八年的時光,一鋤頭一鋤頭刨出溝壑埋下的種子。
根基:泥土下的光
前任校長高林生常說:“教育是埋種子,不是摘果子。”
建校之初,他帶著一群教師站在空蕩蕩的校園里,手里攥著一沓寫滿“根基教育”的紙頁。紙上列著“十好習慣”:疊被、掃地、洗手、排隊、吃飯、讀書、寫字、健體、學藝、做人。
他說,這是根,得讓每個孩子先學會“站著”。
頭一年秋天,新生入學。課間操時,走廊里橫沖直撞的孩子像一群受驚的麻雀。數學課上,小宇把橡皮切成碎末,撒在桌上當雪花玩兒。家長會上,母親們攥著衣角嘆氣:“我家孩子寫作業總是東張西望?!?/p>
孫彩敏校長蹲在教室門口,看著孩子們歪歪扭扭的隊列,忽然想起葉圣陶的話:“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p>
她連夜召集教師,將“根基教育”刻進課程表。數學組設計了“課堂小雷達”游戲:專注聽講五分鐘,便能得一顆星星。三個月后,小宇的作業本上第一次出現了工整的“100”。
習慣的種子,就這樣埋進了泥土。
枝葉:書頁間的螢火
閱讀課的鈴聲響了。陽光斜斜地穿過窗欞,落在孩子們手中的《螢火蟲》上。甄亞楠老師輕聲問:“若你是螢火蟲,會提著燈籠去找誰?”教室里忽然靜了,一個小女孩舉手:“去找迷路的小螞蟻,告訴它家的方向?!?/p>
這是“七彩閱讀”的一角。書架上的書按顏色分類,紅的童話、藍的科普、綠的詩歌,孩子們像采蜜的蜂,在文字間穿梭。
每周的“行走課堂”,他們帶著研學日記走進博物館,筆尖沙沙作響:“讀書讓我看見世界,研學讓我走進世界?!?/p>
讀寫結合的魔法,在作文本上開花。
曾經畏懼寫作的小雅,如今在校報上發表文章:“螢火蟲是夜空的小精靈,提著綠燈籠找伙伴……”她念給同學聽時,眼睛亮得像星星。
圖書室外的走廊上,掛著一幅思維導圖。金娟老師用彩筆勾連起“面積公式”的枝蔓,三角形的尖角、梯形的斜坡,在孩子們的涂鴉中活了過來。她說:“數學不是孤島,是連成片的森林?!?/p>
每周背誦兩首古詩詞、十個成語、一篇小古文的“經典背誦課程”碩果累累,二年級的孩子會背《詩經》,五年級的孩子熟讀《西游記》。
從北京來的名師給英特的孩子上完課,贊不絕口:“享受!過癮!英特的孩子比名校的還名校!”工會主席王玉靜笑靨如花:“學生是老師最好的名片?!?/p>
花開:操場上的風
“熱愛鍛煉就是熱愛生命,擁有健康才能擁有未來。”大課間的音樂一響,操場便成了萬花筒。
低年級的孩子跳“小交警韻律操”,手臂揮得像嫩柳條;高年級的男生打太極,一招一式沉靜如松。魔方方陣“嘩啦”翻轉,幾百雙手上下翻飛,拼出“中國紅”的圖案。葫蘆絲齊鳴時,連風都帶著《月光下的鳳尾竹》的調子。
王慶松副校長站在看臺上,看一群學生踢毽子。毽子忽高忽低,像黏在腳尖的蝴蝶。他想起建校時的承諾:“讓每個孩子有一技之長?!?/p>
如今,四十多個社團如藤蔓蔓延:鋼琴室里流淌著肖邦,古箏弦上滾落《高山流水》,創客社團的無人機掠過天空,畫出一道銀線。
最熱鬧的是“學科走組”(各班語、數、英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性格特點,遵循“同組異質”和“異組同質”原則,精心組建對應的學習小組)。
五年級的雨桐分配任務:“小明記錄,小紅發言,我主持!”孩子們圍成一圈,爭論“電子書會不會取代紙質書”。陽陽突然站起來:“紙質書有陽光曬過的味道,像奶奶烤的餅干!”掌聲炸開時,老師們相視一笑——這便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證據。
年輪:血脈里的紅
清明節的清晨,學生們徒步去烈士陵園。紅領巾系得端正,手里攥著自折的白菊。
孟玲瓏書記站在紀念碑前,講起《教材中的紅色經典》。一個小男孩舉手:“老師,雨來為什么不怕死?”她答:“因為他心里有比命更重的東西?!?/p>
回校后,紅色劇場開演了。稚嫩的“小紅軍”裹著灰布軍裝,復刻飛奪瀘定橋的劇情。臺下的家長抹眼淚,臺上的孩子繃著臉,仿佛真成了頂天立地的戰士。
每月一次的紅色班會,孩子們爭著講楊靖宇、趙一曼、八女投江的故事。六年級的曉萌說:“我要做像他們一樣的人?!?/p>
思政課的教案里夾著一封感謝信。小宇的父母離異后,班主任唐文菲每周去家訪,用鏡頭記錄孩子畫畫的瞬間。后來,小宇的作品掛在學校大廳,畫上是朝陽中的天安門,題著正正方方的字:“我愛中國。”
森林:名字里的遠方
畢業季的傍晚,孫彩敏校長站在“習慣銀行”前。孩子們用積分兌換“特權卡”:有的換“當一天校長助理”,有的換“和老師共進午餐”。
小雨攥著卡跑過來:“校長,我能給新栽的樹起名嗎?”她指著一棵紫葉李:“叫‘勇敢’吧!我以前不敢說話,現在能當小老師了。”
夕陽西沉,校園里的樹影拉得很長。每一棵樹都掛著名牌……
八年前埋下的種子,已長成一片森林。當外校教師來觀摩時,總驚嘆:“這些孩子的眼里有光?!?/p>
熔爐之火:馮明才的呼吸與心跳
光岳樓的飛檐依舊挑著朝霞,運河的水汽裹著書聲,年復一年,潤濕著這片有名字的土地。
而這片土地上,每一株樹的生長,都離不開一個人,“根基教育陶鑄群英”的開拓者和踐行者,聊城市教體局小學教研室原主任——馮明才。
他常戴一副墨色眼鏡,穿黑色大氅,聲如洪鐘。初見時,總讓人想起北方深秋的松,挺拔而蒼勁。他的辦公室窗明幾凈,書報疊得如尺量過,地面擦得锃亮。
一次,陽谷縣楊校長遞材料時,他皺著眉頭看著歪斜的訂書針:“細節處看態度!”楊校長滿臉通紅,從此再不敢馬虎。
他是“熔爐之火”。
2009年,莘縣實驗小學課改遇阻,他正因心臟病在濟南住院。輸液瓶懸在架子上晃蕩,他卻讓兒子開車疾馳百里,一頭扎進會議室。會開完,又趕回醫院。董俊峰副校長說:“他的影子烙在每一塊磚上。”
他愛干凈到極致。窗簾不許有灰,垃圾桶不見蹤影,連訂書針的歪斜都是“罪過”。
他說:“校長的樣子是老師的樣子,老師的樣子是學生的樣子,學生的樣子是民族未來的樣子?!?/p>
他演講時不用稿子,三四個小時如江河奔涌。聊城東方教育集團曾面臨困境,他的一席話讓校長醍醐灌頂:“比千萬資金管用!”幾年后,學生從三千人翻至一萬三千人。直到現在,他仍奔波于全國做報告。
有人問:“你是教育家嗎?”
他搖頭:“蘇霍姆林斯基有帕夫雷什中學,陶行知有南京市曉莊小學,我不過是個種樹的人。”
英特學校是他種下的最茁壯的一棵:自2016年建校以來,已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考察者3萬余人次。其中,2023年5月至今,應約先后舉辦了24期“根基教育陶鑄群英”教育教學開放日活動,接待了來自北京、甘肅、浙江、內蒙古、江蘇、新疆、黑龍江、河北、河南、山西等21個省份,以及山東濟南、青島、濰坊、濟寧、臨沂、泰安、德州、濱州、菏澤等教育部門的主管領導和教科研人員、全國知名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及骨干教師達1萬多人。
2024年10月至今,聊城市東昌府區教體局多次組織中小學校長及幼兒園園長走進英特學校,召開全區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推進現場會、觀摩英特學校自建校以來每兩周就召開一次的全體教職工大會等?!度嗣窠逃贰吨袊逃龍蟆贰渡綎|教育》《山東教育報》《現代教育》《當代教育家》等報刊多次對英特學校進行報道。
光岳樓的鐘聲敲響時,馮明才正沿著東昌湖健步行走。湖水激蕩,柳絲拂過他的肩頭。
他說:“最美的生活方式,是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追夢的路上。”
而英特學校的樹,在風中沙沙作響。每一片葉子都在低語:這里的故事,關于根、關于光、關于火,也關于一個永遠年輕的靈魂。
來源:《當代教育家》2025年05月第05期[上半月] (原標題為“ 每棵樹都有名字的地方 ——聊城市東昌府區英特學校紀事”)
編輯:孫彥晗
二審:董慧慧
三審:張雪麗
并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為微信公眾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訂閱(紙質版刊物):長按上圖↑↑識別圖中二維碼
本刊聲明
1.投稿郵箱:dangdaijiaoyujia@163.com。初審通過后,編輯會與作者聯系修改、配圖等事宜。
2.本刊歡迎教育敘事、課程故事類文章,要求案例鮮活,敘述生動,不要寫成學術論文格式。單篇文章字數在2000-5000字為宜。
3.《當代教育家》刊發文章,均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編輯費,也未與任何投稿中介展開合作。請勿輕信所謂的“代寫代發”“投稿中介”“有償發表”等信息。
編輯收稿郵箱
dangdaijiaoyujia@163.com
雜志訂閱方式
國內統一刊號:CN37-1488/G4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3526
郵發代號:24-262
定價:人民幣20 元,港幣 30 元
訂閱方式一:線上訂閱,掃描下方二維碼,一站式完成訂購
訂閱方式二:編輯部訂閱,訂閱QQ : 1036425237
訂閱方式三: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4-26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