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英的洛杉磯豪宅,比偵探小說的密室還多戲。
1999年137萬美元購入,現在值300萬,帶泳池、臨江邊,藏著宗慶后“影帝級表演” 的全部證據——一邊在杭州吃咸菜盒飯穿布鞋,一邊讓小三帶著私生子住豪宅,連14歲的宗馥莉都得跟這對“野鴛鴦”同住。
網友怒了:“這哪是豪宅,是宗馥莉的‘人間地獄’,是娃哈哈股民的‘血汗錢倉庫’。”
1996年,那架飛往美國的飛機,載著宗馥莉的“童年葬禮”。14歲的她被安排跟杜建英同住,美其名曰“照顧”,實則成了“現場觀眾”——看著父親的小三懷孕、生子、再懷孕、再生子。
兩年時間里,宗繼昌和宗婕莉先后出生,這棟房子里,嫡女、小三、私生子共處一室,比恐怖片還窒息。
有心理醫生分析:“一個青春期女孩,每天面對父親的出軌對象和私生子女,不崩潰才怪。”
難怪宗馥莉后來在家裝滿攝像頭,連冰箱里都有——這不是敏感,是 “PTSD后遺癥”。
網友腦補她的日記:“今天杜阿姨又吐了,爸爸從國內寄來的嬰兒床到了,我的課本上全是淚痕。”
最諷刺的是房子的位置。位于洛杉磯Arcadia地區,頂級學區,華人鄰居非富即貴。杜建英推著嬰兒車在小區散步時,怕是忘了屋里還住著個被傷害的少女。
有鄰居回憶:“那女孩總是一個人待在房間,很少出門,看著就可憐。”
宗慶后說“錢夠花就行”,轉頭給私生子設了21億美金信托。三個孩子每人 7億,這錢夠買1.5億瓶營養快線,能繞地球三圈。
網友算賬:“2003年娃哈哈凈利潤10億人民幣,這信托相當于公司兩年多的利潤,怕是把營養快線的吸管都榨變形了。”
離岸信托的貓膩,比AD鈣奶的配方還多。通過維京群島公司操作,把娃哈哈的錢偽裝成 “海外投資”,實則流入私生子賬戶。
有財務專家爆料:“這操作就是洗錢,用公司利潤給小三養孩子,股東們怕是被蒙在鼓里。”
杜建英拿著這些錢在美國“紙醉金迷”。孩子讀私立學校每年學費30萬美金,買奢侈品像買白菜,連寵物狗都住帶空調的狗屋。
這哪是“照顧宗馥莉”,是“用她爹的錢過奢靡生活”。有傭人說:“杜女士買包的錢,夠普通人家活一輩子。”
宗馥莉接手公司后的操作,比刮臺風還狠。先把“昌盛公司”改名——這名字里藏著宗繼昌和宗繼盛的名字,改得連宗慶后墳頭都得冒青煙。接著關停 18家分廠,全是私生子們任職的企業,這哪是“戰略調整”,分明是“精準打擊”。
最絕的是清理信托的“釜底抽薪”。她試探性從信托提取110萬美元成功,證明這錢根本沒“隔離”,隨時能拿回來。
有律師分析:“只要證明信托資金來自娃哈哈公司,就能全部追回。”網友點贊:“干得漂亮,憑什么用全體股東的錢養小三的孩子?”
杜建英怕是慌了。從“影子夫人”到“喪家之犬”,她名下的公司被踢出局,孩子的信托可能打水漂。現在讓三個孩子起訴,不過是“垂死掙扎”。
有老員工說:“她以前在公司說一不二,現在連進大門都得登記,這就是報應。”
網友扒出豪宅照片后,評論區炸了。“泳池比我家客廳還大,這就是‘布鞋首富’的另一面?”“喝著娃哈哈長大的我,原來是在給別人的豪宅添磚加瓦。” 更有人發起 “抵制娃哈哈” 的話題,閱讀量一天破億。
但也有人覺得“沒必要牽連品牌”。“員工要吃飯,經銷商要賺錢,不能因為老板的錯毀了大家的生計。”
有超市老板說:“最近AD鈣奶銷量降了30%,貨架都快積灰了。”
最扎心的,是宗馥莉的 “雙面人生”。公開場合她是“娃哈哈接班人”,私下里她是“被傷害的女兒”。網友翻出她早年的采訪:“我和父親關系很好。”
現在看來,每一個字都像用刀刻出來的。
這場鬧劇怕是沒完。杭州專班介入又怎樣?21億美金的信托、改名字的公司、藏著秘密的豪宅,每一個都夠查十年。
最后靈魂拷問:如果你是宗馥莉,會把信托的錢追回來嗎?會原諒父親的所作所為嗎?畢竟這豪宅里的每一塊磚,都沾著她的眼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