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樂壇,曾經巨星輩出。
可惜只是“曾經”。
一開始是許冠杰,后來是譚詠麟和張國榮,然后是四大天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而真正的巨星,都有一個無可回避的“標志性動作”——轟動全城的演唱會。
時至今日,除了四大天王,香港更有誰人?
再放眼未來,幾乎可以斷言,天王陣營中的“東方舞臺神話”郭富城,或將是香港巨星演唱會“最后的牌面”。
聞聽此言,估計有不少人會跳腳。
但請少安勿躁。
郭富城是罕見的“全能藝人”。
從樂壇天王、時尚之王,到舞臺王者、頂級影帝和廣告天王,再兼及賽車、書畫和慈善,幾乎是每專注一域,都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更進一步來說,他在音樂上,駕馭了幾乎整個華語樂壇最為多變的曲風,在電影上,形象萬化有深度與想象力磅礴,更在舞臺與唱跳一途,可稱華語樂壇唯一的王者,于廣告上,單百事巨星一件事,即證所有,余者也皆不走尋常路。
一般而言,能做好其中一件事,就可稱人中龍鳳。
他則是駁雜而精深。
這不但與其難得的專注、努力和專業精神有關,更展露出來龐雜而恐怖的天賦。
但也因此,帶來一個有趣的分歧。
他的粉絲類型很龐雜。
不但有顏迷、歌迷、影迷,也有舞迷、廣告迷。
而再深入去拆解,顏迷要分蘑菇頭時期和成熟時期,也要分不同發型,歌迷要分奶音時期、轉型時期和大成時期,甚至可分快歌迷和慢歌迷、清純迷和狂野迷、深情迷和唱功迷,影迷也分早年顏值粉和演技粉。
再者,百事與美邦,究竟哪一種形象更帥?
這就與上面的事情對上了。
就連發型,他都是整個華語甚或全球娛樂圈,最為多變的一位藝人。
遑論其余?
比如我們以四大天王的音樂為例。
張學友出道一曲《情已逝》,后來也有狂野的《野貓之戀》、《惡狼傳說》,黎明從《相逢在雨中》、《夏日傾情》,到《色情男女》、《非我莫屬》,劉德華從《一起走過的日子》,到《你是我的女人》和《男人哭吧不是罪》。
總體來講,從聲線、唱腔到曲風,這三位不能說一成不變,但相對郭富城來講,要小上太多。
他們沒有奶音時期,沒有明顯的轉型期,聲線幾乎沒有發生過改變,唱法也從一開始,就差不多是定型的狀態。
郭富城則從《對你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炸場,到《狂野之城》一步踏入成熟,再經《鐵幕誘惑》、《純真傳說》、《備忘錄》和《聽風的歌》,到《愛的呼喚》、《唱這歌》、《一變傾城》、《游園驚夢》和《著迷》。
其后作品無須再列。
單就其樂壇履歷的第一個十年來觀察,若是一個完全不了解他的樂迷,就絕對聽不出來,從初始到最后,這居然是同一歌手的作品。
當真不可思議。
說回演唱會這件事。
郭富城首登紅館,就被昔年娛記稱,“紅館迎來了它真正的主人”。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自1994年開始,每兩年登臨一次紅館,分別是《狂野誘惑》、《最激》、《一變傾城》和《Live On Stage》,場次從十六場開始,逐次遞增到十八場、二十五場和二十八場,每一次都萬人空巷。
新世紀后迄今,他又五度登臨紅館。
該五次演唱會,依次是《舞臺寶典》、《舞林正傳》、《舞臨盛宴》、《舞林密碼》和《ICONIC》,盛況如昔。
更有創下小巨蛋逾兩百明星“朝圣”等驚人紀錄。
而即便以其演唱會體能消耗的恐怖,也無論是單看紅館,還是整個華語樂壇,其演唱會總場次排名都穩居前列。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但換個角度來說。
他雖然熱愛舞臺,也是華語世界唯一的“唱跳之王”,卻不見得善于籌謀和借勢。
所以若以筆者所見,他反而更適合大銀幕。
入影壇三十余年,從《風云雄霸天下》、《三岔口》和《父子》,到《最愛》、《浮城大亨》和《寒戰》,再經《道士下山》、《踏血尋梅》、《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寒戰2》,到《無雙》、《麥路人》和《臨時劫案》,他幾乎從來沒有令人失望。
這是個天才般的演員。
而演唱會呢?
新世紀后,他一路求新。
2004年,一臺《舞臺寶典》演唱會,震撼了整個香港,而這場演唱會,也是他與香港頂級美指張叔平合作的開端。
從紅蛇紋身、玫瑰花雕刻發型,到光頭、青鳥、妖僧,從欲望之翼到空中舞臺,從香港舞蹈年獎到450度旋轉舞臺,兩位“屬蛇人”的相遇與碰撞,果真火花四濺。
但無止境求新,成為了銅錢的另一面。
實際上,無論是舞步、造型還是服裝,在達到某種程度的創意和美學上限之后,就不宜再做強行突破,不能為變而變。
然而顯而易見,郭富城的求變,甚至有“走火入魔”的傾向。
在某些場次的演唱會中,發型莫名,難以言喻,一些怪異而臃腫的服裝,掩蓋了他流線型的身材,不但失去美感,更令舞步都變得笨拙。
甚至連有一部分最忠實的歌迷,都難以接受,也無法欣賞。
這讓人不由得懷念起,上世紀九十年代。
那當真是美好歲月。
但與之同時。
2013年,《梅艷芳·10·思念·音樂·會》,香港樂壇大牌齊聚,郭富城以一曲老派舞步的《夢伴》,橫壓全場。
這個現象風行了整個網絡,被無數人無限循環播放。
同一年度,他獲得Mnet亞洲音樂大獎(MAMA)“最佳亞洲藝人”獎,現場表演一曲《以歌會舞》,震懾了全場的韓國藝人。
2015年,他任譚詠麟《銀河歲月40載》演唱會嘉賓,共唱一曲《愛情陷阱》,聲線之佳、舞步之奇幻和剛柔并濟,讓人傾倒。
2023年,他于在香港紅館舉辦的《繼續寵愛?二十年?音樂會》上,壓軸登場,以一曲狂野的《monica》和一曲慢歌《有誰共鳴》,“掀翻”紅館屋頂并折服現場所有歌迷。
后續影響經久不歇。
不久之前,他驚現周杰倫香港啟德演唱會尾場,以一套“baby shark”舞步亮相,現場當即沸騰到頂,更迅即引發全網模仿。
舞臺王者之聲威與恐怖,可見一斑。
他當然實力非凡。
不過很有趣。
早前,一位黎明先生的歌迷跟筆者說,“舞蹈沒什么用,只是音樂的點綴”,而一位劉德華先生的歌迷則說“,像郭富城這樣太累了,一把年紀了還得唱跳,你看黎明,坐著唱都沒有人會說什么?!?/p>
這兩句話,或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
但結合前文的此次炸場,以及正在澳門舉行的“郭富城夢幻舞林演唱會”,這位唱跳之王,恐怕當真被很多人低估了實力。
盡管即將年屆六十歲,但其體能、嗓音情況仍然尤其“經打”。
舞蹈是一門藝術。
郭富城專注此道數十年,論專業造詣,堪稱登峰造極。
更重要之處,則是其團隊,應該是聽到了歌迷的聲音,并反思了“過度求變”之害,轉而開始在服裝、造型和舞步上,重回了正軌。
這是最大的利好。
據聞,他將于下半年重啟巡演。
王者將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