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品白衣
這個事的走向,杭州專班怕是不太夠。
從這三天輿論趨勢看,很反常地沒有任何控制的跡象,放任民間大討論,什么都往外扒,有點百無禁忌的味道。這種讓子彈飛一會使輿論沸騰的節(jié)奏,猜測應是上面的上面出手了。
娃哈哈這個事的關鍵和重點,根本不是爭奪遺產(chǎn)的宮斗劇、婚外私生子的道德淪喪,虛假人設欺騙組織欺騙人民的違紀,而是涉及到巨額國有資產(chǎn)流失的經(jīng)濟犯罪問題。
娃哈哈集團杭州上城區(qū)國資占股46%,宗占股29.4%,職工委員會占股24.6%。而這家他們一起占股的公司,2022年資產(chǎn)只有58億元,當年凈利潤只有1871萬。
公司沒有上市,股東要掙現(xiàn)金回報,基本只有公司分紅一種途徑。一年不到兩千萬凈利潤,就算全部分紅,國資只能分小一千萬,宗能分六七百萬。何況企業(yè)利潤不一定分紅,還要留著再發(fā)展。從資產(chǎn)來看,股東要掙身家,就是股份比例乘以公司市值,沒上市的傳統(tǒng)重資產(chǎn)保守算法就只能按1-2PB來算,所以至少在2022年,按股份算下來宗的資產(chǎn)只有不到20-40億人民幣。
在這種情況下,宗十幾年前就曾三度成為中國首富,最高的一年資產(chǎn)達到1200億,其他兩年八九百億。
那這些資產(chǎn)怎么來的呢?
分紅的現(xiàn)金?還是這么傳統(tǒng)的一家公司PB能夠達到60倍所以市值特別高?國資股份比他多1.56倍,國資股東有沒有分到這么多錢?股份價值有沒有他的身家多?
原因很簡單,這公司整個體系的利益,全部被轉移到了宗100%控股的體外公司,比如前端的生產(chǎn),包裝,后端的銷售和渠道等,目前來看有370多家公司,用一個又一個的關聯(lián)交易,直接把公司掏空了。娃哈哈就剩下一個品牌商標持有機構了。就這還不行,2024年,女接班人上位后,還要以3億的價格,把公司持有的300多個商標打包轉讓給她控股的宏勝集團,萬幸被國資委叫停了,否則這公司徹底就是空殼子,啥也不剩了,最后股份就會是一文不值。
公司實控人,在公司之外成立新公司,和原公司做交易,這是最容易導致經(jīng)濟犯罪的高危行為。比如在IPO審核中,就會把這當作重中之重來審。一是這種業(yè)務關聯(lián)有無必要?需要說清楚,什么原因導致自己左手倒右手的交易非得存在?二是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比市場正常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有沒有故意給高價格,轉移公司利潤和資產(chǎn),從公司偷全體股東的錢?有沒有故意給低價,讓體外公司虧損,而主體虛增利潤?
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如此多的數(shù)百家公司,如此深度地介入了主營業(yè)務的上下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國資有沒有監(jiān)管?有沒有審計過?
光靠杭州本地或者浙江省,估計是找不到答案了,得更高層面來主導才會來算這個賬,算清楚這個賬。
再說這在香港的18億美元,相當于130億人民幣的資金,到底是什么錢?怎么從國內出去的?以什么名義,走的什么途徑,在誰哪個主體名下?這些問題都要搞清楚,否則光看子女爭奪,爭奪的到底是啥也沒鬧明白。
如果是以娃哈哈拓展海外市場的項目名義轉出去的,錢是在公司賬戶上,那么這些錢都是屬于娃哈哈集團全體股東的錢,宗要把它設立為自己三個孩子的信托基金?這不是開玩笑嗎?這是100%的職務犯罪,侵吞公司資產(chǎn)。這要搞成了還得了,哪個公司實控人敢把公司的錢,無視任何股東,全部轉給自己的子女?公司法還當不當數(shù)?縫紉機不需要人踩?
如果是在宗個人名下,那么要去查查這些錢哪里來的?歷練年分紅到底分了多少?國資分了多少?怎么流出去的?外匯管制是不是一紙空文?
這些都是最簡單的常識,但是普羅大眾都沉浸在豪門恩怨的宮斗中,自動忽視這些關鍵因素。我估計這件事很難善了,包括宗家在內,會有很多人要去踩縫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