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四年后,他換了副面孔。
7月15日美國的峰會上,特朗普又一次談起了中國,并且用八個字對中美未來的相處方式做了判斷
特朗普給美國設想的和中國交往的方式到底是什么?他又為何產生這樣的想法?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特朗普話鋒一轉,“友善”背后藏著現實之困
2025年7月15日,在匹茲堡的能源與創新峰會上,特朗普面對的是谷歌、黑石、亞馬遜、CoreWeave等一眾科技和能源巨頭。
峰會主要討論 AI 和能源相關議題,宣布將有超過 900 億美元的資金投入賓夕法尼亞州,用于發展能源和技術,以增強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與此同時,特朗普話鋒一轉,又切回了中美競爭這個核心議題。
他聲稱,美國不會讓中國超越,因為他們擁有最先進的芯片,擁有“最先進的”一切。
特朗普這番話,有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點,那就是他提到了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用了“八個字”進行形容,“以非常友善的方式”。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和他過去的“極限施壓”、“科技封鎖”、“脫鉤論”
幾乎判若兩人。
特朗普啥時候變得這么親華了?說白了,這不是特朗普變了,是他不得不變。
像特朗普這種人,平時嘴硬得很,要是突然笑臉相迎,背后肯定有事。
要么,是有求于人;要么,是知道自己的實力,相比起中國沒有任何優勢了,并且因為知道自己目前面臨很多麻煩,不適宜跟中國翻臉。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很顯然,這兩種原因,都適用于當前的美國。
自從,美國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反噬了本國企業和消費者,導致企業成本上升,消費者支出增加。
而在對華科技封鎖方面,也走到了盡頭。
此前特朗普對英偉達的對華業務下禁令時就曾招致英偉達CEO黃仁勛的不滿,特朗普的層層加碼封鎖讓英偉達損失慘重。
而黃仁勛直言表示倘若美國公司不在中國市場參與競爭,那么中國技術將傳遍世界。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最終,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放行,就在特朗普出席峰會的當日,黃仁勛在中國公開表示,特朗普撤銷了H20芯片對華銷售的禁令。
第一種:中美博弈走到關鍵節點,稀土成壓艙石
特朗普的“友善”并非空穴來風,而是被稀土卡了脖子。
7月中旬,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采訪時直言:“中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他說得隱晦,但明眼人都知道,說的是稀土。
稀土是什么?不是“土”,而是“金”,稀土對于美國的軍工、新能源和尖端科技產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70%以上的稀土出口來自中國。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自從,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審查流程持續收緊,涉及釹、鏑、鋱等高附加值材料。
美國企業開始慌了,尤其是軍工、航天和AI制造領域,直接受到沖擊。
為了讓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美國可是頻頻出招。
過去幾年,美方在高科技領域幾乎無所不用其極,芯片、設備、算法、源代碼,能封的都封了;能限的都限了。
他們以為,只要把高科技領域掐住,中國遲早會低頭。
但結果呢?
中國沒低頭,反而把稀土的閥門越擰越緊。
尤其是進入2025年之后,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審查更為嚴格,申請流程拉長,審批標準提高,連一些“老客戶”也被卡在海關,遲遲等不到批文。
面對這一局面,美方的態度一開始是強硬——繼續施壓、繼續拉攏盟友、繼續搞脫鉤。
但中方的回應只有一句話:“合規申請將加快審批。”
這讓美國明白一件事:你封我技術,我卡你資源,誰也不占便宜。
特朗普這次轉身喊“友善”,就是因為他清楚,稀土這張牌,中國握得太死,他賭不起。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原因二:美國的盟友,一個個“掉隊”了
過去可以隨便發函加稅,搞供應鏈脫鉤,還能讓盟友站隊。現在呢?連澳大利亞、日本、歐盟這些鐵桿都開始“反水”了,轉頭跟中國談合作。
中歐剛剛宣布,取消對彼此立法機構的交往限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即將訪華,預計將與中國在科技、綠色能源等領域展開新合作。
歐盟此舉,不止是修復關系,更是釋放信號:歐洲不愿再為美國的對華政策買單。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也踏上訪華行程,為期一周。
中澳正就油菜籽、葡萄酒等貿易項目加緊談判,澳大利亞曾是特朗普對華政策的“鐵桿盟友”,如今也轉身擁抱現實。
甚至連日本都開始與美國唱反調。7月中旬,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青木一彥公開表示,將堅守本國利益,不會盲目對美開放市場。
特朗普此時喊“友善”,不是他主動想和中國緩和,而是他發現自己“回頭已經沒人”。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全球認知發生變化,誰是“頭號經濟體”?答案變了
7月16日,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全球民調,再次給特朗普當頭一棒。
在這24個國家中,41%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世界頭號經濟體,只有39%認為是美國。
而在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墨西哥、南非等國家,多數民眾都認為中國已超越美國。
這種變化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觀感變化。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近年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快速崛起,“一帶一路” 倡議也贏得了更多國家的認可。
同時,美國政府推行單邊主義和霸權外交,如特朗普政府的 “對等關稅” 政策等,加劇了全球對美國的不信任感,使得其國際形象下滑。
尤其是在高收入國家中,美國的好感度呈現出持續下降態勢。以加拿大為例,自2021年起,美國好感度下滑20個百分點,而對中國的好感度上升13個百分點。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更有意思的是,35歲以下群體更傾向于看好中國。在加拿大、波蘭、英國等國,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比老年人高出近30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未來的國際主流輿論,正在悄悄轉變方向。
這類數據,特朗普未必會在公開場合承認,但他不可能不看。
他喊“友善”的背后,是試圖拉住全球民意的尾巴,不至于讓美國在輿論場上徹底失聲。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中國的堅定立場:堅持相互尊重與合作共贏
對于中國來說,始終秉持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來處理中美關系。
中國明確表示,在處理國際關系時,尊重各國的發展道路和文化差異,強調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推動全球經濟的共同發展。
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中美經貿領域,也貫穿于全球治理、氣候變化等多個層面。
盡管特朗普曾用強硬手段挑戰中國,但中國始終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強調開放、合作和互惠共贏。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特朗普一錘定音,未來跟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他用了“8個字”形容
目前,面對特朗普的“友善”信號,中國并沒有急于作出反應。
中國一貫的態度是,任何國家的政策轉變,都應當是基于真實的合作意愿和相互尊重,而非基于一方的壓力或者短期的策略調整。
對于特朗普的言辭,更多的還是要看行動是否真正符合中方一貫的原則。
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快速變化的背景下,中國依然堅持自己的戰略,不會因為個別國家的變化而輕易改變自身的立場。
中美之間,山水有相逢。
但若無實力支撐,“友善”只能是空話。真正的外交,是在實力對等下的相互尊重。
特朗普這一錘,定下的是姿態,未來的走向,還要看實際行動。
但無論選哪條路,中國都已經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