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中朝聯軍“西頂東放”,在西線漢江南岸堅守防御的同時,待東線敵軍冒進突出后,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于1951年2月11日17時發起橫城地區反擊作戰,志愿軍集中9個師,對橫城以北的南朝鮮第5、第8師發起攻擊。
由于南朝鮮軍隊在橫城地區潰敗,使得“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中東部并不堅實的原州防線完全暴露在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打擊范圍內。
春川、洪川至原州中央走廊地帶一直是雙方爭奪的焦點,而原州位于這一地帶的最南端,和洪川、砥平里構成了一個三角形區域。原州的地理位置最重要,因為它既是鐵路的終點,又是公路的中央,是“聯合國軍”在戰線中部的支撐點。
如果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控制了這個三角地帶,就可以在這里建立一個穩固的基地,然后從這里出發進攻南面100英里的大邱。在1950年的洛東江戰役中,美軍與北朝鮮人民軍在這里展開過激烈的爭奪戰。
因此,橫城地區反擊作戰之后,出擊原州是志愿軍當然的選擇。否則,在橫城取得的戰果就難以轉換成扭轉形勢的杠桿。
無論是身處戰役前線指揮作戰的鄧華,還是密切關注形勢變化的彭德懷,都會很自然地考慮到出兵原州的問題。
至2月12日凌晨,橫城以北南朝鮮第8師三個團已被志愿軍全部包圍分割。至8時已大部被殲滅。
但由于第66軍準備不足,發起攻擊較遲,又因有的部隊途中受阻和失去聯絡,致未能按規定時間到達曲橋里切斷橫城之敵南逃退路,加之第125師阻截不及時,致使在橫城的美第2師一部、南朝鮮第8師師部和南朝鮮第3師大部得以逃脫。
此時,彭德懷致電鄧華并志愿軍第39軍軍政主官:“偽8師已大部被殲……戰役口子已打開,敵人可能動照,應考慮對39軍主力及(第42軍)第126師的使用,最好以一部于正面抓住砥平里之敵,將主力插入至敵側后去,乘敵撤退時,在運動中殲滅之。在橫城地區之敵徹底解決時,39、40、42、66軍則應準備向原州、忠州方向擴張戰果,具體部署由鄧(華)考慮之?!?/p>
在戰場轉換的關鍵時節,彭德懷的這個指示,完全就是橫城之戰后志愿軍東線戰場的作戰指導方針。兵鋒直指原州、忠州,重新回到了毛澤東主席1月28日電所謀劃的大方向上。
但是,在中朝聯軍轉戰原州之前,首先得追殲橫城潰逃的南朝鮮軍和打掃戰場,并解決砥平里的美第23團。
12日早晨,鄧華在位于砥平里以北的指揮所駐地放谷,召開部署攻擊砥平里的會議。令第40軍第119師配合第39軍主力和第42軍第126師,準備于13日晚圍殲砥平里之敵。
南朝鮮軍在橫城地區的潰退,直接對美第10軍的戰場布勢帶來沖擊。12日12時,南朝鮮陸軍總部發布第45號作戰指示:“韓第1軍團司令部由東海岸地區移至堤川郡務道里,配屬美第10軍團。”
同時,志愿軍由第42軍指揮,追殲橫城地區逃敵。12日12時,志愿軍第42軍致電第66軍及各師:
奉鄧指命令,第66軍、第42軍(缺1個師)及第39軍第117師擔任攻殲橫城及以南之敵的任務,第117師占領鶴谷里303.2高地,第66軍主力由橫城東北打下來,第125師插至回巖峰一帶,經過11日、12日兩夜戰斗,已消滅該美偽軍數千人、機炮數十門。
橫城的主力已失掉戰力,并陷混亂狀態。估計橫城本市有敵亦不多,殘部可依托德高山,在曲橋里、平莊里、南山里、烽火峰、日貴里一帶布防收容,并為掩護安興里敵退路,還可能由原州增加部分敵人,加強這一防御。因此我攻橫城布置以及奪取德高山,消滅德高山以西、以東敵人,切斷南興里、橫城、原州的交通。橫城有敵則消滅之,無敵則待擊安興里退敵,并準備下一步作戰。
部署如下:第66軍主力攻占烽火峰后由東北向西南攻占德高山,于鶴谷里、日貴里斬斷安原交通,并肅清德高山南北線之敵。
第42軍第124師由陵隅、曲橋里間渡蟾江,攻占274高地及平莊里,阻原州出援之敵,并以兩個團由西南攻擊德高山522高地,肅清山西曲橋屯、屯里帶之敵。第125師控制介田里、回巖峰一帶,策應第124師作戰,并對下長浦方向警戒。第117師主力攻占橫城,并以一個團控制立石里、青龍里高地,配合攻擊德高山,肅清德高山北面之敵,留一個團控制于鶴谷里、萬峰里。
攻擊于2月12日17時開始。
17時30分,被圍于夏日、鶴谷里之敵,試圖撕破志愿軍第39軍第117師第349團陣地逃命。第349團由鶴谷里向北攻擊,第351團從夏日公路兩側夾擊,第66軍1個營由北向南攻擊,將敵先頭部隊數輛汽車擊毀,造成公路堵塞,并分割殘敵成數段。至21時,全殲被圍之敵1000余名。
17時30分,由于志愿軍第66軍第196師第587團尚未進至曲橋里,第66軍第196師令第586團、師直屬隊、第587團改道向曲橋里方向急行軍。
18時,志愿軍第42軍指示第124師、第125師:橫城殘敵已逃原州,為抓住原州敵人,你兩師今夜應各自選路分頭猛插,第124師插至大沙堤、大安里一帶,第125師插至梅芝里控制327.5高地,切斷原州與文幕里的聯系。兩師應互為依托,支援并均構筑阻敵突圍及阻敵增援的兩面縱深工事。注意聯系位于新坪里、旦里一帶的第120師。第66軍已到達原州東北,并有一部切斷原州、神林間聯系。
22時,志愿軍第66軍第196師搶占德高山、曲橋里地區。
22時30分,志愿軍第66軍第196師第586團、第588團進至曲橋里,截住由橫城向原州方向潰退的逃敵。
經5小時激戰,“聯合國軍”的汽車大部被毀,殘敵逃散。至13日凌晨,橫城戰役結束。
12日22時,第42軍指示第124師:即行出發,限于(2月)13日拂曉前由曲橋里搶渡蟾江,堅決斷住并殲滅橫城潰逃之敵,并阻打原州出援之敵。
22時,彭德懷致電鄧華、金雄、韓先楚并報中央軍委、金日成:
“根據現有材料,估計南朝鮮軍第三、五、八師大部被打散,少數被俘。美二師、七師、空降團、荷蘭營由砥平里向原州集結,估計敵有放棄橫城或集結于原州、橫城配備可能。如敵放棄橫城,我六十六軍即控制橫城及以南地區,向原州之敵進行佯攻。
如敵軍據守橫城、原州不易攻克時,六十六軍即位于橫城以北以西,四十軍主力位于橫城西南地區,人民軍控制橫城東南,三面圍困橫城,并作攻擊準備。
我三十九軍主力及炮師應移至砥平里東南地區,準備于13日晚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美二師之二十三團及法國營。一二六師進至砥平里、曲水里以南線,阻敵東援及堵擊逃敵,三十八軍派一個團沿南漢江右岸阻敵支援。在我鄧集團圍攻砥平里之敵時,三十八軍應派精干部隊滲入當面敵人縱深進行牽制攻擊。金集團主力在圍殲南朝鮮軍第五師得手后,應向蒼洞及平昌江兩岸尋機各個殲滅南朝鮮軍第七、九兩師(該兩師最弱)。你們意見速告?!?/p>
當夜,圍殲砥平里之敵的作戰部署加緊進行。志愿軍第39軍命令第115師、第116師切斷砥平里通往驪州、文幕里方向的公路,阻擊可能來自原州方向的援敵。第42軍命令第126師插向砥平里以南的曲水里,切斷砥平里之敵向梨浦里、利川方向的退路。
13日凌晨,位于鴨谷里、都倉村的志愿軍第42軍第124師原定趕赴橫城南曲橋里以東區域,阻擊原州方向北援之敵。但在從橫城戰場奔襲原州的道路上,擠滿了志愿軍部隊,第40軍第120師、第42軍第125師也都需要掉頭南下。南下部隊出現行軍交叉,導致耽誤了第124師行軍。直至天明,僅有第372團2個營過江,全師大部分位于介田里地區等待過江的時機。
2月13日14時,鄧華明確了原州方向的作戰計劃,致電志愿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決定以第42軍、第66軍主力及第40軍第120師,于當晚抓住原州之敵并分割原州與文幕里之敵的聯系。
鄧華要求:第42軍主力進至原州西南地區,截斷原州之敵向文幕里和牧溪里的退路;第66軍主力進至原州東北地區,破壞道路;第40軍第120師進至原州西北地區,并歸第42軍指揮。第39軍第117師,第40軍第118師、第119師在橫城地區打掃戰場,于2月14日晚向原州方向行動。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2月11日17時,中朝聯軍開始實施橫城地區反擊作戰,至12日凌晨,南朝鮮第5師已被殲滅,8時,彭德懷提出用兵砥平里和原州的設想,鄧華于12日中午部署砥平里作戰,當夜加緊進行圍殲砥平里之敵的作戰部署,準備于13日傍夜發起攻擊;13日凌晨,橫城反擊作戰結束后,鄧華即于當日下午部署對原州作戰。
13日夜第120師出擊原州西北高地,第42軍主力向原州西南地區運動,截斷原州之敵向文幕里和牧溪里的退路,第66軍主力進至原州東北地區,破壞道路,以抓住原州之敵。
由于中朝聯軍地面兵力對“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并不占優勢,必須通過運動戰,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逐個殲敵,改變總體力量對比,實現最高統帥向原州打下去的意圖。吃一個(橫城)、夾一個(砥平里)、看一個(原州),這幾步棋緊密銜接,一氣呵成,沒有半點猶豫和拖泥帶水。
砥平里美第23團直逼楊平,威脅著志愿軍第38軍的后背;同時,又是西線敵軍東移反擊的依托。因此,砥平里是在整個反擊作戰籌劃中必須要打的點,橫城地區反擊得手后,彭德懷和鄧華即部署圍殲砥平里之敵。
在砥平里地區先后投入的全部作戰力量包括:第39軍第115師3個團、第116師3個團,第40軍第119師2個團、第120師1個團,第42軍第125師1個團、第126師3個團,共計13個團。攻擊砥平里得手后,將南下阻擊西線之敵東援,掩護南下攻原州志愿軍的西側翼。
在橫城地區繼續擔任打掃戰場任務的作戰力量具體包括:第39軍第117師3個團、第40軍第118師4個團(配屬第119師第355團)、第66軍第198師3個團,共計10個團。完成任務后,他們加入原州方向的進攻行動。
志愿軍在原州方向首批進攻的作戰力量具體包括:第40軍第120師2個團,第42軍第124師3個團、第125師2個團,第66軍第196師3個團、第197師3個團,共計13個團。
人民軍第2、第3軍團掩護中朝聯軍東側翼,并以第5軍團威脅堤川,牽制美第7師。
此時,原州守敵為美第2師師部及美第9團、第38團一部,第187空降團,及南朝鮮軍不足一個師的余部。
位于原州西北方向的342高地、254高地、325.4高地,既是屏蔽原州的門戶,又掩護著從原州馳援砥平里的必由之路。但是,“聯合國軍”的防守兵力很薄弱,僅由美第2師第38團第3營與荷蘭營駐守。
14日1時,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開始向原州防線最薄弱處發起攻擊,第360團順利奪取342、254等高地。其中,第360團第1營控制342高地,第2營控制樓山及118高地,第3營位于古呂岱保證342高地東南側翼安全。
第120師第358團在向原州方向行軍過程中,與第42軍第125師發生交叉擁擠,導致未能按時到達指定位置。3時30分,第358團奪取325.4高地。
拂曉,由于行軍路線被“聯合國軍”堵塞,志愿軍第42軍第124師改走新村、道五介。在從新村向道五介行軍過程中,部隊遭受“聯合國軍”炮火打擊。部隊分散集結,第370團位于道五介山區,第371團位于松江北,第372團位于龜尾洞。
6時,第42軍第125師(欠第375團)到達原州以西佳谷里地區。
連日來戰斗、行軍,戰士們已經極為疲乏,體力開始下降,生病的人也增多了。后勤供給不足導致志愿軍戰斗力的衰減,已逐漸顯現出來。
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第360團占領的342高地緊鄰原州至砥平里公路,直接威脅美軍和南朝鮮運輸線。
6時,美軍第2師第38團在3輛坦克及6門化學迫擊炮的支援下,開始向志愿軍第40軍第120 師第358團、第360團的防御陣地發起沖擊。
10時,第42軍指示第40軍第120師:第360團已進到指定地區控制342高地。旦勉里的美軍,可能向第360團舉行反擊。要求該師在晚上向原州西南方向插進,并與第42軍第124師、第125師聯絡協同作戰。
14時30分,美第187空了團、第38團在重炮及飛機掩護下,向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第358團、第360團陣地發起攻擊。一輪輪炮火下的志愿軍陣地早已經面目全非,但志愿軍指戰員堅守的決心在此起彼伏的爆炸聲中絲毫沒有退縮。
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第358團堅守的325.4高地已被美軍飛機扔下的炸彈“犁”過一遍。
部隊接近原州后,敵人竭力阻攔,空中飛機和地面火炮形成密集火力網,部隊傷亡很大,且重傷員多。僅第358團(2月)14日白天就發生傷員300多名。過多的傷亡使得第358團堅守的高地失守。
這直接威脅到志愿軍第40軍第120師第360團防守的254陣地。第360團為保障右翼安全,以第4連再次攻占了該高地,斃、傷“聯合國軍”35名。
第360團第4連堅守至(14日)當晚20時許,將陣地交給兄弟部隊后撤出戰斗。
堅守342、254、210高地的第360團第1連和第2連也打退“聯合國軍”多次進攻,但至當晚,254高地失守。晚上,第360團決定第1營后撤休整,第2營堅守間茂谷以南高地,第3營負責奪取白天撤出的254高地。但是戰至天明,第3營進展不大而撤守342高地。
14日15時,志愿軍第42軍指示第39軍第117師,由于志愿軍司令部、鄧華指揮所有新部署,暫時在原地停止待命,注意對原州方向偵察。
16時30分,第42軍報告鄧華指揮所、志愿軍司令部:仍準備執行插斷原州文幕里的任務。已有3個團到達原州文幕里公路以南。建議第40軍第118師進到三山里、長芝洞一帶集結,對打援、東西策應較有利。
17時,第42軍指示第40軍第120師:第120師第360團應堅守原陣地,并控制325.4高地,以配合原州文幕里公路以南作戰。第42軍第124師、第125師已有2個團到達原州文幕里公路以南地區。
晚上,由于美第7師趕赴原州為后援,志愿軍第40軍第42軍改變了第124師后插大沙堤的計劃,回撤至新坪里以北地區。
18時,志愿軍第120師以第358團協助第360團堅守陣地。
19時,配屬第120師的第119師第355團經上、下龜谷進至茂長里、笙覃地區,做第360團的預備隊。
21時,第42軍主要首長指示副軍長胡繼成:第125師電臺一晝夜未叫通,請即派第372團進新坪里以南,接應第125師及第124師第370團返回公路以北,派得力干部接送、傳達命令。
21時30分,志愿軍第42軍指示第39軍第117師:由于砥平里之敵頑強,昨夜未能殲滅,不能很快解決戰斗,美軍接援砥平里之敵可能很大。志司指示集中優勢兵力于原州以北以西打援,你師在殊山里尺洞之團應迅速于今夜撤到河北岸來,并留偵察隊或小部隊策應第40軍第120師,破壞原州以北公路。
22時,第42軍指示第42軍第125師:返回后,在文幕里北、松院洞、伊云里一帶準備打從原州、文幕里出援之敵。第124師第370團可返回,在公路以北堂峴、佳谷峴靠近師主力,并派第124師第372團于佳谷里占領陣地。
2月15日2時30分,志愿軍第42軍指示:第124師集結于判岱里、院岱洞、松院洞一帶準備打文幕里北援之敵,第125師集結于石花村一帶整理。
15日拂曉,志愿軍第66軍到達原州東南地區。根據該軍軍史記載,第196師抵講林里,第197師抵新樸洞,第198師抵車瑜洞地區,直接威脅原州美軍側背。
此時,由于砥平里打得不理想,原看住原州之敵的部分志愿軍部隊任務改為阻擊由原州增援之敵。
15日8時30分,志愿軍第42軍第125師報告傷亡大、彈藥缺。第42軍指示,第124師擺在前面,第125師向后一些。
2月15日10時40分,志愿軍第42軍報告鄧華指揮所及志愿軍司令部:“我們經過三次戰役未經補充休整,由整訓轉入作戰思想物資準備均不夠充分,經半月余阻擊戰,傷亡消耗2500余人,而營團干部較前三次戰役傷亡大,38、50軍可能還大,現我們像樣的連隊確無幾個,因此迅速取得勝利、打退敵入攻勢對我有利,拖久則不利,為此建議速增加攻打砥平里的兵力、火力。(第39軍)117、(第40軍)118師及我炮團參加攻擊,我組織(第40軍)120、(第42軍)124師打援,第66軍鉗制原州敵人,殲滅砥平里之敵后再挺進。目前對原州、文幕里之敵不作包圍部署,只是鉗制。戰役發展請作準備充分,萬一解決不了砥平里之敵,我則代價太大,敵人的連續攻勢會跟著來,速調戰略預備隊及補充各軍新兵速來,我再爭取從防御中轉為攻勢殲滅敵人,要有攻勢防御準備?!?/p>
11時,志愿軍司令部決定對圍殲砥平里之敵進行新的部署:
第39軍第116師、第42軍第126師控制牛頭山和注邑山,阻擊梨浦里方向援敵。第39軍第117師趕到驪州以北的注巖里、上橋里、西院里,阻擊驪州方向援敵。
第40軍第118師進至倉里、下物安里地區機動。
第40軍第119師、第120師,第39軍第115師,第42軍第126師部分部隊,圍殲砥平里的“聯合國軍”。
第42軍第124師在間茂谷地區阻擊原州之敵。第125師機動至文幕里以北的判岱里、伊云里地區,阻擊文幕里之敵。
第66軍負責阻擊原州之敵向東北方向出擊。
11時、12時、12時30分,鄧華指揮所連續向有關各部隊發出3封急電,決定增加攻擊砥平里和打援的兵力。
當時美軍的援兵情況是:梨浦里至砥平里僅20公里,美軍火力可以交叉,志愿軍很難阻住。而且,美軍援兵已過南漢江,先頭部隊到達曲水里。志愿軍如與美軍膠著,將產生嚴重后果。
擔負阻擊驪州、原州向砥平里增援之敵任務的志愿軍第42軍第126師主力,因在運動中與美軍第2師在注巖里遭遇而受阻,難以實現原定打援部署。
11時40分,志愿軍第42軍指示第39軍第117師:應準備今夜西去作戰。
13時,鄧華致電彭德懷、樸一禹:“從整個情況來說,今晚繼續攻擊砥平里原為有利,但準備來不及,又會形成倉促作戰,故于今明兩日進行準備,調整兵力、火力,決心明晚攻殲該敵,估計準備后再攻是可能將該敵殲滅的,但如明晚萬一再打不下,攻勢可能形成膠著,對我不利(因敵形成據點防御,我炮火又少)。如果打,則決心以三至四天時間,頂住敵人增援,徹底殲滅之。否則,將主力撤至橫城以北,求得再從運動中殲敵。如何?請示?!?/p>
17時,志愿軍第42軍指示第124師、第125師及第40軍第120師:鄧華指揮所命令以1個師控制松院洞、伊云里阻打敵援,以1個師控制新坪里、間茂谷鉗制原州之敵西援。第120師調石花村機動。第124師第371團、第372團跨蟾江堅守新坪里、間茂谷地區陣地。第125師指揮第124師第370團在松院洞、伊云里地區執行阻擊敵北援任務,并派部隊接替第120師防御任務。
17時10分,第42軍指示第39軍第117師:即刻出發,開進至注巖里、上橋里、內龍里地區阻敵增援。
17時30分,彭德懷在分析戰場形勢后認為:“如繼續組織力量攻擊砥平里之敵,即使能夠攻克,就整個態勢來說,再各個擊破敵入,造成戰役的有利形勢,已慢了一步;除非我在攻克砥平里的同時,能夠擊潰并殲滅相當數量的援敵,我軍主力能適時進至長湖院里以南地區,才能迫使敵人全線退卻,但依現有敵我力量對比來看,這種可能性很小?!?/p>
他電示鄧華停止攻擊砥平里:
13時電悉,同意你停止繼續攻擊破平里敵之意見。今晚于砥平里南面留下較大缺口,同時由東西北三面積極佯攻,讓其西跑時以一小部追擊之,主力即隱蔽移至陽德院里、花田里之線及東西以北地區,待機于運動中殲滅來犯之敵。橫城以南以北,應留置六十六軍,構筑防御陣地,堅決遲阻敵人,請你依此意圖具體部署之。
18時,志愿軍第42軍致電第124師:124師可用兩個營控制新坪間茂谷一線,主力置漢江北岸控制337.9高地,保證側翼安全,(第39軍)117、(第40軍)120師均西調。
18時30分,鄧華指揮所發出決定停止攻殲砥平里之敵的電報:彭(德懷)、洪(學智)、解(方)并金(雄)、韓(先楚):
各路敵均已北援砥平里之敵,騎5團已到曲水里。今上午已有5輛坦克到砥平里,如我再攻好砥平里之敵將處于完全被動無法機動,乃決心停止攻擊屬平里之敵。已令40軍轉移至石陽、高松里、月山里及其以北地區。39軍轉移至新舊倉里、金旺里、上下桂林地區。42軍移至輸江北岸院岱洞、山視以北地區。66軍移至原州東北地區。(第42軍)126師轉移至多文里、大興里及1北地區,并以一部控制注邑山。各軍集結后,再尋機消滅運動中之敵。因時機緊迫,未等你回電即行處理畢。
1951年2月15日22時30分,志愿軍第42軍致電第124師、第125師等部:“奉鄧(華)示敵騎五團已到曲水里,再攻砥平里將處被動,決心停止攻擊,并速運動中,積極尋機殲滅敵人以扭轉戰局,徹底粉碎敵攻勢。”
2月16日拂曉前,志愿軍前出至原州附近的各軍也同時北撤,向龍頭里、橫城、洪川一線以南地區集結。
2月17日,彭德懷在給志愿軍各軍并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對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情況作了評價:從此次敵人進攻中可以看出,不消滅美軍主力,敵人是不會退出朝鮮的。這就決定了戰爭的長期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