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的外交行程單最近成了烏克蘭的熱門話題。因為他的出訪名單上有中國、美國、歐盟、印度、澳大利亞等亞歐國家,卻獨獨漏了烏克蘭。
但這可能是故意的,李在明參加G7會議時不肯與澤連斯基會談,這讓小澤和烏克蘭媒體相當不滿,暗地里酸了他很多次。
烏媒《本周鏡報》還在7月14日發文,怒批李在明有三宗罪:
一是改變了前任的外交政策,除了履行已簽定的合同之外,不再向烏克蘭提供任何致命武器,這是不拿烏克蘭當盟友的表現;
二是不顧現實情況,一廂情愿的與朝鮮和解。
李在明上任后,不僅叫停了邊境喇叭宣傳戰,還解禁了與朝鮮的民間交流,呼吁重啟中斷的外交通道。
但現在的情況與6年前完全不同,朝鮮已經放棄了與韓國統一的想法,還將其視為敵國,說不定哪天就會打起來。
所以善意是無法取得和平的,只有依靠韓美同盟和美日同盟才能保護韓國的安全;
三是左右搖擺,試圖兩頭討好。
這種策略不算有錯,但韓國只是個小蝦米,想在兩頭鯨魚之間保持中立相當困難。
比如特朗普逼其軍費翻倍,還要求韓國在臺海問題上站隊,就讓他兩不得罪的打算落了空。
文章警告稱,李在明嘴上應和“與民主伙伴協同”,卻連北約峰會都不參加,這不過是耍小聰明,借著歐洲安全政策轉向謀利。
但他低估了地緣裂變的殘酷性:當朝鮮靠著軍援俄羅斯突破制裁,當中美博弈迫使小國選邊站隊,韓國左右逢源的空間正急劇收縮。
而他缺席北約峰會、刻意疏離烏克蘭的舉動又讓西方伙伴心生芥蒂。說不定會顧此失彼、落個進退兩難的下場。
所以韓國這種小蝦米想在大國深水區生存,光會扭屁股跳舞是不夠的,還需要練就一副堅固的鎧甲才行。
分析人士稱,烏克蘭媒體把韓國比作鯨魚間的蝦米,卻要求其完全倒向西方,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因為小國只能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倒向一邊很容易挨打,只有左右逢緣才能規避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這是中小國家普遍困境的縮影。
烏克蘭可能就是不明白這一點,才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面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