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有些國家會把天氣當成工具來打仗?這聽起來像科幻,但實際上,人類早就開始琢磨怎么利用大氣變化去影響對手,咱們一步步來聊聊這個事兒。
先說說基本概念吧。氣象武器不是什么魔法棒,而是通過科技手段人為改變環境條件,比如制造暴雨、干旱或者極端溫度,來達到破壞目的。想想看,如果一場雨下個不停,能把道路沖毀、農田淹沒,那對一個地區的經濟和軍事會有多大打擊?這里的關鍵是,這些變化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人為操控的。聯合國在1977年就通過了一個公約,叫《禁止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使用環境改變技術公約》,簡稱ENMOD。它明確規定,不能用這種技術造成大范圍、長期或嚴重的影響去傷害別人。到現在,有78個國家正式加入這個公約,表達了對這種武器的抵制態度。雖然不是196個,但這已經覆蓋了不少主要國家,顯示出國際社會對它的警惕。
為什么大家這么怕它呢?比起核武器,氣象武器哪里更嚇人?核彈爆炸是瞬間的事兒,范圍有限,還能通過地下掩體躲避。可氣象武器不一樣,它借用大自然的力氣,擴散起來沒邊兒。比如,一場人為引發的洪水,能淹沒整個城市,毀掉基礎設施,還會引發疾病傳播和饑荒。破壞不是針對軍隊的,還會波及老百姓,造成無差別傷害。這不光是軍事問題,還牽扯到人道主義。聯合國公約就是因為這個才出臺的,它源于冷戰時期大家對環境操縱的擔心。
拿實際例子來說,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搞過一個叫“波派行動”的項目,從1967年到1972年。他們用飛機在云層里撒碘化銀顆粒,延長雨季時間。結果呢,胡志明小道上的補給線被大雨搞得泥濘不堪,北越的運輸受阻。這不是傳說,是美國后來公開承認的。花了大約360萬美元,發射了成千上萬的火箭彈。效果呢?據報告,雨量增加了30%左右,雖然沒徹底改變戰局,但確實給對手添了不少堵。
俄羅斯也繼承了蘇聯時期的類似研究,他們在冷戰時就探索過怎么用高空爆炸或化學劑影響天氣。雖然細節不多,但公認他們有這方面的能力。現在,這兩個國家被認為是掌握核心技術的。
但問題是,為什么聯合國公約生效后,還得反復強調禁止?公約只禁軍事用途,民用研究不受限。美國就說他們的項目是科研性質的,比如HAARP高頻主動極光研究程序,本來是研究電離層的,但網上總有聲音說它是氣象武器。其實,科學家反復澄清,HAARP的功率太小,影響不了地面天氣,它針對的是高空大氣層,跟風暴洪水沒關系。
氣象武器的破壞力不光是物理的,還會長期影響生態。人為干旱能毀掉農業,導致糧食短缺;極端寒冷能凍壞設備和人員。比核武更陰險的是,它不容易被追蹤。誰知道一場臺風是自然還是人為?聯合國公約定義了“廣泛、持久或嚴重”的標準,比如影響超過幾千平方公里,或者持續幾個月。但執行起來難啊,總得有證據。俄羅斯在2010年熱浪時,有人懷疑是美國搞的鬼,雖然沒證據,但這懷疑本身就制造緊張。
現在,全球有78個國家支持這個公約,但為什么標題說196個?或許是把聯合國成員國總數算進去了,或者包括那些間接抵制的國家。實際數字是78,但抵制情緒是廣泛的。公約從1978年生效,到現在每年都有會議審視執行情況。
美國和俄羅斯作為大國,簽了公約,但他們的軍事實力讓別人擔心。其他國家呢?像中國,主要用氣象技術服務農業和防災,比如人工增雨幫干旱地區,不是軍事用途。這對比起來,你覺得誰更靠譜?
可怕不光是威力,還有倫理問題。戰爭本來就殘酷,用天氣當武器等于把大自然拉下水。聯合國1992年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又重申了禁止研發氣象武器的規定,就是怕它被濫用。想想土耳其2023年地震,有人傳是美國用HAARP造成的,其實地震是地質運動,跟大氣無關。但這種傳言說明,大家對強國的不信任多深。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是公認掌握這項技術的。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不少研究,美國從二戰后就沒停過腳步。雖然公約限制了,但民用幌子下,誰知道在干啥?威力堪比核武,因為它能持續破壞,不留痕跡。聯合國裁軍事務辦公室反復強調,沒有證據顯示違反,但警惕是必須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