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是南海島國,明朝時當地部落曾向中國朝貢,也有不少華人移居當地經商,1571年,西班牙人占領呂宋諸島,用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給這塊殖民地改名為菲律賓(Philippines)。1899年,美國擊敗西班牙,把菲律賓收入囊中。1941-1945年,日本占領菲律賓。1946年7月4日,菲律賓脫離美國而獨立,但美國繼續把菲律賓作為遏制中國的橋頭堡,大規模駐軍至1991年,然后又以防務合作、輪換訓練的形式繼續駐軍。近年來,菲律賓自持有美國罩著,在南海得寸進尺、屢屢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其中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和算計呢?今天我們來做個分析。
一、菲律賓對我國島礁的侵略
南海群島(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自秦漢時期開始,中國先民就在此地打魚、生產,東漢楊孚的《異物志》就對南海諸島做了記載。
但中國古代各朝代均自視為大陸國家,對海權重視不夠,致使對南海諸小島缺少開發,周邊國家漁民逐漸滲入此地。加之南海周邊小國古時皆為中國藩屬國,古時候雖偶有漁業糾紛,但國家之間并無海權沖突。
20 世紀70年代以前,菲律賓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并無異議。1956年,菲律賓副總統加西亞曾公開表示:“南中國海諸島屬于中國”。1961年菲律賓頒布的《關于確定菲律賓領海基線的法案》(第3046號法案),也未將南海島礁納入其領土范圍。但隨著南海油氣資源的發現與國際海洋法的發展,菲律賓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
1971年,菲律賓首次以 “地理鄰近”“無主地” 等荒謬理由,對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聲索,并出兵侵占了馬歡島、費信島等6個島礁。此后,菲方不斷擴大侵占范圍,至20世紀90年代,已非法占據南沙群島8個島礁,成為侵占中國南沙島礁數量第二多的國家。1999年,菲律賓故意將一艘破舊軍艦“馬德雷山”號擱淺在仁愛礁,企圖以“坐灘”方式實現對該礁的永久占領,中方當即提出嚴正抗議,雙方圍繞仁愛礁的對峙自此開始。
菲律賓所占南海島礁示意圖
進入21世紀后,菲律賓的挑釁行為呈現出系統化、法律化的特點。2009年,菲律賓通過《領海基線法》,單方面將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和黃巖島納入其“領土范圍”,嚴重違反國際法和歷史事實。2013年,菲律賓更是罔顧中國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意愿,單方面發起所謂“南海仲裁案”,試圖將其非法主張合法化。2016年,仲裁庭作出荒謬的“最終裁決”,中國政府當即聲明該裁決無效,不接受、不承認。
近年來,菲律賓的挑釁行為愈發頻繁且激進。2023年以來,菲方多次出動船只,擅闖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黃巖島等海域,試圖向“坐灘”軍艦運送用于加固的建筑物資,并多次沖撞中國海警船,制造海上摩擦。2024年5月,菲方甚至出動海岸警衛隊船只攜帶爆炸物闖入仁愛礁附近海域,嚴重威脅地區和平穩定。2025年7月15日,菲律賓海警船在黃巖島海域危險抵進、騷擾中國海警船。截至目前,菲律賓仍非法占據中國南沙群島8個島礁,并持續在仁愛礁、黃巖島等海域制造事端,成為南海局勢緊張的主要推手。
菲律賓這些年一直在拿《聯合國海洋公約》為自己的侵略行徑辯解,但公約僅對1994年生效后的海洋活動具有強制約束力,南海諸島為珊瑚礁,非大陸架延伸島嶼,故公約對中國在菲律賓獨立之前已宣示主權的南海海域及島礁無管轄權,這和島嶼是否離自己本土較近無關,若按菲律賓的邏輯,菲律賓呂宋島、巴拉望島也在中國的家門口,我們也可以按12海里領海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的標準把這些島劃入中國。
二、菲律賓對我國資源的掠奪
南海海域資源豐富,是菲律賓持續在南海挑釁的重要經濟動因。這片海域不僅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漁業資源,海底還蘊藏著巨量的石油、天然氣和可燃冰,對于經濟發展乏力、資源相對匱乏的菲律賓而言,具有極強的誘惑力。
菲律賓除了旅游資源外,其他資源都比較匱乏,國家經濟主要靠輸出外勞(女傭)、服務外包、開賭場等支撐,農業落后,糧食供應緊張,所以對漁業依賴性強,南海豐富的漁業資源成了不少菲律賓人的生存來源。據統計,菲律賓每年從南海獲取的漁業資源占其全國漁業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超過200萬菲律賓漁民依賴南海海域為生。為了爭奪漁業資源,菲方長期縱容甚至組織漁船非法進入中國南沙群島、黃巖島等海域進行捕撈,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漁業生態。
油氣資源也是菲律賓覬覦南海的一大誘因。南海預計石油儲量250億噸,天然氣儲量約為4.2萬億立方米。菲律賓國內油氣資源匱乏,80%的石油依賴進口,對南海油氣資源的覬覦由來已久。自20世紀70年代起,菲律賓便開始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進行非法油氣勘探與開采。截至目前,菲方已在南海爭議海域開發了多個油氣田,年開采天然氣量超過30億立方米,從中獲取了巨額經濟利益。
菲律賓侵闖我黃巖島海域
為了維持對南海資源的掠奪,菲律賓不斷通過制造事端強化其在爭議海域的存在。例如,菲方以“保護漁民”為名,頻繁派海岸警衛隊船只進入中國管轄海域,為非法捕撈活動保駕護航;通過與美國等域外國家簽訂能源合作協議,試圖將非法資源開發“國際化”,以對抗中國的正當管轄。這種以資源掠奪為核心的利益驅動,使得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難以保持理性與克制。
近年來,我國通過海警、海軍巡邏等形式,有效保護了南海的資源,也通過提升深水油氣開采技術,逐步把開采平臺南移。相信通過南海島礁規模化建設和對南海油氣資源的常態化開采,菲律賓必將知難而退。
三、挾美自重與政治斗爭養育“跳梁小丑”
菲律賓在南海的頻繁挑釁,既是外部地緣政治博弈的產物,也是其國內政治斗爭的延伸,雙重因素的疊加使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國的慫恿與支持是菲律賓敢于挑釁中國的重要外部因素。近年來,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南海成為其遏制中國發展的重要抓手。美國通過強化《美菲共同防御條約》、增加在菲軍事存在、開展聯合軍演等方式,不斷為菲律賓“壯膽”。2024年,美軍在菲律賓新增4個軍事基地,使其在菲軍事基地總數達到9個,這些基地多位于靠近南海的區域,為美軍介入南海事務提供了便利。在美方的鼓動下,菲律賓錯誤地認為有美國撐腰便可肆意妄為,甚至幻想通過與中國的對抗換取美國更多的軍事與經濟援助。
從國內政治層面看,菲律賓政府試圖通過在南海問題上制造緊張局勢,轉移國內矛盾。小馬科斯政府上臺后,經濟復蘇乏力、通貨膨脹高企、失業率攀升,民眾支持率持續下滑。為了擺脫執政危機,小馬科斯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論”,不但在國內惡意捉拿華人,如把班班市華裔市長郭華萍誣作“中國間諜”撤職查辦,又通過在南海問題對中國采取強硬姿態來激發民族主義情緒,甚至插手臺灣事務,以圖掩蓋其施政不力的事實。
菲律賓的政治派系斗爭也讓中國“躺槍”。前總統杜特爾特執政時期,采取了相對務實的對華政策,中菲關系得到良好發展,南海局勢也趨于穩定。小馬科斯上任后,為了打壓杜特爾特的政治影響力,極力否定其對華政策成果,故意在南海問題上采取激進的對抗策略,將對華態度作為攻擊對手的政治工具,多次公開將杜特爾特家族稱為“親華派”,污蔑其對華合作是“賣國”行為,不僅與副總統——杜特爾特女兒莎拉長期爭斗,今年3月還通過西方的所謂“國際法院”把杜特爾特逮到了荷蘭海牙。所以說,目前的菲律賓政府,反華、在南海搞事成了一項政治運動。
菲律賓賴在中國仁愛礁的破軍艦
此外,菲律賓軍方在國內政治中具有一定影響力,且軍方在思想和裝備上嚴重依賴美國。雖然菲律賓的軍力和中國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但在美國的唆使下,菲律賓軍方積極推動在南海的挑釁行動,比如1999年菲律賓把一艘破軍艦故意擱淺在仁愛礁,二十六年過去了,仍然耍無賴不撤走(嘴上說要撤但暫時沒能力撤走,暗地里偷運建筑材料加固破船作永久堡壘)。菲軍方把我國的克制視作軟弱,這也鼓舞了歷屆菲律賓政府和中國對著干的勇氣。
菲律賓蚍蜉撼樹,頻繁挑釁中國,屬于典型的“鏘鏘狗”——你不理它,它汪汪叫著往你褲腳撲,你跺跺腳,它就夾著尾巴退幾步,你繼續往前走,它又追上來撲你的褲腳。只有拿棍子照頭狠敲幾下,它才會長記性,以后看見你才不敢吱聲。此外,我國還要加快對南海島礁的開發力度,通過城市化建設把南海變成資源、人口保障基地,讓海疆不再邊陲,同時,還要敢于亮劍、開炮,唯此,菲律賓之流不講理的小國才不敢再挑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