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美國拉著英國、日本等19個國家,湊齊3.5萬兵力,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域擺開陣勢演習“護身軍刀2025”。三艘主力艦,“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日本“伊勢”號準航母剛剛集合完畢,中國海軍815A型電子偵察船“天王星號”,就出現在附近海域,并且向演習核心區逼近。
天王星號,是一艘6000噸的電子偵察船,甲板上密布雷達罩和天線。它的目標很明確,采集美英日艦隊的雷達頻率、通信密碼、導彈指令,特別是F-35隱形戰機的電磁信號。收集的數據越多,在未來的對抗中我們的勝算就越大。
美軍這場演習的腳本假設:臺海沖突爆發后,美軍退守澳大利亞重整兵力,再殺回馬槍。F-35、日本的12式反艦導彈、“堤豐”導彈系統,都是瞄準臺海周邊。如今偵察手段很多,為何要派偵察船?電子偵察船能像影子一樣貼著演習隊伍,一蹲幾周,把對手的電磁特征拓印存檔。
美軍自己不方便出手攔截,因為“自由航行”是美式雙標的招牌,只好委托菲律賓當“攔路工”。7月12日,菲海警旗艦“特雷莎·馬格巴努亞”號在民都洛島以西80海里截住“天王星號”,無線電喊話要求離開“專屬經濟區”。菲律賓方面剛剛來得及拍下一張照片,一旁護航的中國海警4203艦就上前護航。052D導彈驅逐艦“桂林號”隨后疾馳而至。這艘7500噸的“帶刀護衛”,火力超過了整個菲律賓海軍的總和,攔截行動就這樣灰溜溜地收場了。
美國海軍媒體和《時代》雜志這場對峙大肆吹噓,說“簽了條約的美國盟友攔截中國間諜船”。其實中方穩如泰山。電子偵察船享有國際法保護的“無害通過權”,誰敢開火等于自絕于世。更何況,“天王星號”本身也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這一天發生的較量,也讓菲律賓看到了另一樣眼色。菲律賓當局這幾天正在熱炒所謂的南海仲裁案9周年。中方不但在外交場合加以駁斥,而且把戰艦開進了爭議海區,這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實施的正當航行。菲律賓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把所謂的仲裁案落到實處。至于美國海軍,甚至都沒有為這個虛假的紀念日多說一句話。
更深層的較量在于“電磁數據庫”。自2017年起,中國電子偵察船“圍觀護身軍刀”已成慣例。2022年,海王星號調查船進入蘇祿海,菲律賓海軍連跟三天,最終被迫放棄。2023年,一艘815A逼近到肉眼可見演習艦艇的距離,淡定回應澳方交涉:“符合國際法,請繼續。”美軍海上編隊曾嘗試“電磁靜默”躲避偵察,結果中方直接切入12海里內,迫使美軍重啟雷達,免得發生海上相撞。
如今,中國電子偵察船的航跡早已超越西南太平洋,在印度洋,在對馬海峽,中方這種“你導你演我看我記”的模式,正把美軍最驕傲的技術優勢一點點拆解。
當菲律賓海警在052D的注視下徒勞喊話時,中國偵察船正在實施一場事關國運的無聲戰爭,今日收進的每一字節數據,都是未來戰場上定勝負的籌碼。畢竟,現代戰爭最可怕的不是炮彈耗盡,而是輸在了電磁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